“新疆葫芦第一村”的幸福故事

发布时间:2025-10-21 21:25:53
来源:丝路昌吉客户端

字体:

A+ A. A-

  丝路昌吉/昌吉州融媒体中心 记者 常谊谊

  金秋十月,呼图壁县五工台镇幸福村的葫芦园依然生机勃勃,藤蔓翠绿,圆葫芦、蚂蚁葫芦等葫芦垂挂半空,令人生怜。10月18日,当“重走林公路,弘扬援疆情”采访团走进这片绿意盎然的村子,也揭开了幸福村的“发村史”。

  2024年,幸福村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实现村集体收入143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为3.2万元;接待游客超过1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0万元;村子还被评为自治区乡村振兴示范村。

10月18日,呼图壁县五工台镇幸福村的彩门。记者常谊谊 摄

  幸福村是怎样走上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的?呼图壁县五工台镇幸福村驻村第一书记王春介绍,在福建援疆前方指挥部的大力支持下,幸福村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将特色产业与文旅产业进行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乡村。

  在1880万元福建援疆资金的支持下,幸福村以小小的葫芦为抓手,创新推行“党支部+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让传统葫芦种植实现了华丽转身——从田间作物升级为文创精品,将之培育成为带动村民增收的“宝葫芦”。幸福村摇身一变,发展成为了“新疆葫芦第一村”。

10月18日,游客行走在由福建援疆资金打造的呼图壁县五工台镇幸福村龙岩巷。记者常谊谊 摄

  “今年,我们村种植了70多亩工艺葫芦,七成以上村民参与其中。”王春介绍,这些工艺葫芦由村集体按品相统一收购,一个5至40元,再经过雕刻、彩绘等艺术加工,变成文创产品,身价倍增。

  福建援疆带来的不仅是资金支持,更有发展理念的创新。通过“旅游+”模式,幸福村将葫芦种植、艺术加工与研学体验进行深度融合,重构了乡村产业,形成了新的发展特色。

10月18日,呼图壁县五工台镇幸福村驻村第一书记王春(左一)接受“重走林公路,弘扬援疆情”采访团记者的采访。记者常谊谊 摄

  占地百余亩的乡村葫芦园,是新疆首个以葫芦为主题的田园综合体。这里不仅是研学旅游的示范基地,游客和孩子可以认养葫芦,亲身体验从种植到工艺品制作的全过程,在互动中感受非遗的魅力,还成为城镇居民周末短途出游的热门选择地。葫芦展厅,雕刻着吉祥纹样的摆件、造型别致的车饰等文创品琳琅满目,令人喜爱而热销。在乡村旅游业的带动下,幸福村的特色餐饮业也随之兴起,每逢周末和节假日,幸福大院等9家餐饮场所和民宿生意火爆;去年9月,村里投入2000万元启动升级改造工程,新建葫芦文化艺术馆、景观围墙等设施,打造了一个集农业观光、亲子研学、文化展示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综合体。

10月18日,呼图壁县五工台镇幸福村葫芦园展厅内销售的葫芦工艺品。记者常谊谊 摄

  “今年,我们正式运营新疆福葫芦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统一管理餐饮、民宿和葫芦园。”王春表示,“通过创新积分制管理,我们打造了28项非遗体验项目,增加旅游产品的供给,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打卡,增加村民们的收入,要让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幸福。”

  如今,幸福村正朝着“村容美、产业美、乡风美”的“三美村庄”目标稳步迈进。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福建援疆工作播撒的种子已经开花结果——村民们带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奋进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续写更多幸福故事。

返回顶部 丝路昌吉app 丝路昌吉
客户端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