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专业诚信服务书写公平正义——记新疆航迪(木垒)律师事务所律师马合苏提

发布时间:2025-10-23 16:03:14
来源:丝路昌吉客户端

字体:

A+ A. A-

  丝路昌吉/昌吉州融媒体中心 记者 刘辉

  “这起拖了十年之久的草场纠纷案件终于审结,原告胜诉,合法权益得到了法律的守护。”近日,在新疆航迪(木垒)律师事务所,马合苏提手捧案件卷宗感慨地说道。

  自2015年起,马某因自家草场上被扎某、叶某违规建房,多次想通过法律维权,却因不懂法律、缺乏关键性证据,奔波多年未果。直到马合苏提接手此案,多方奔走、调查取证、梳理证据链条,案件才得以快速推进。拿到判决书那天,马某紧紧握住马合苏提的手,连声道谢:“谢谢,谢谢,真的太感谢了……”

马合苏提在办公室内查阅资料、整理承办案件资料。记者刘辉 摄

  “一件案子,从咨询、取证、起诉、审查、立案,再到开庭审判与执行,是一段复杂而严谨的历程,容不得半点马虎。”从业26年来,马合苏提始终扎根基层,以专业服务群众,用诚信守护正义。

  女儿江叶尔克说,父亲的手机从不关机,通讯录里存着600多位当地群众的号码,随时准备接听求助电话。在她的记忆中,父亲总是忙碌:清晨梳理当日待办事项,上午接待当事人、整理材料,下午参与调解或外出调查,晚上则埋头整理案卷、撰写文书。马合苏提有一本厚厚的记事本,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当事人的各类诉求——某地牧民被拖欠工资、某村妇女咨询离婚流程、某餐馆经营者需要审查劳动合同……

  在马合苏提眼里,律师的办公室不该有“门槛”。农牧民来咨询,他总会备上热茶;偏远牧区赶来的群众,他会主动帮助联系返程车辆;对于经济困难的当事人,他就依法协助提供法律援助,不让任何一个人因贫失声。

  “律师的本领不在于死记硬背法律条文,而在于把法条转化成为群众听得懂、用得上的实在话。”从日常细微之处做起,马合苏提用日复一日的坚守,为当地群众提供专业、有温度的法律服务。

  他的办公桌上常年放着哈萨克语和汉语双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遇到语言不通的农牧民,他耐心帮助其厘清事实,并用哈萨克语解释法律程序;面对文化程度不高的务工人员,他善用生活化的比喻,讲清权利义务。一次次的文书代写、一遍遍的政策讲解,让他深刻体会到:律师的价值,藏在琐碎里,落在实效中。

  三年来,他累计办理诉讼案件500余件、法律援助案件100余件,参与诉前调解100余次。

  不论是劳务纠纷、离婚财产分割,还是房屋买卖、车辆交易争议,每一起案件,马合苏提都全力以赴。他为自己立下“铁律”:每起经手案件必须做到“三查”——查证据链是否完整、查法律依据是否准确、查程序是否合规。“法律工作既要有温度,更要有准绳。”他说,律师的专业性不仅体现在庭审辩论上,更在于日常工作的规范与严谨。

  “法律条文总在更新,稍不留神就可能滞后。” 马合苏提每周都会抽出时间系统研读新修订法律法规。处理纠纷时,他秉持“调解优先但不将就”的原则。对于证据确凿的案件,他会明确告知当事人法律后果;对诉讼者过度维权的诉求,也会依据法律耐心疏导……认真负责的态度让他的信誉与知名度与日俱增。

  “建议定期开展法务培训、聘请法律顾问,完善公司章程,提高企业合法合规管理水平,防范生产经营风险。”在最近出具的企业法治体检报告上,马合苏提针对木垒县当地企业运营具体问题,就如何规范考勤记录、怎样制定合法有效的规章制度等提出具体建议和意见。三年来,马合苏提累计为当地36家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基础法律服务,帮助其合法合规经营,从源头减少经营风险。

  担任木垒县博斯坦乡五个村的法律顾问后,马合苏提每月定期下村举办法治讲座,用哈萨克语为牧民解答劳务合同、工资结算等问题。每逢乡镇集市日,他主动设点提供咨询,教群众如何保留工资条、什么情况下可申请劳动仲裁、遭遇工伤该怎样取证。三年来,他累计开展法治讲座80余场,现场解答咨询超千人次。

  “回望这些年,既有助人维权成功的欣慰,也有面对复杂矛盾的压力;既有群众真诚致谢的感动,也有翻山越岭取证的艰辛。”马合苏提说,今后他将继续深耕民法、刑法领域,以专业服务群众,以坚守保护群众权益,在平凡的岗位上,守护公平正义之光。

返回顶部 丝路昌吉app 丝路昌吉
客户端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