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笔错就废!福建非遗大师木垒秀绝活,乌金茶盏上的“黄金描画”太绝了
字体:
A+ A. A-丝路昌吉/昌吉州融媒体中心讯(记者 高云哲报道)7月22日至24日,丝路同源·山海交响——“武夷天山行·非遗进木垒”交往交流交融活动在木垒县举行。来自福建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窑建盏烧制技艺(武夷山遇林亭黑釉茶盏烧制技艺)惊艳亮相。武夷山市非遗项目——建窑建盏烧制技艺(武夷山遇林亭黑釉茶盏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林海超向各族群众详细介绍在黑釉瓷上描金这种非凡技艺,现场一件件描金后的釉变万千的精美茶盏,引得各族群众赞叹不已。
活动现场,展台上陈列的黑釉茶盏。记者马菲阳 摄
据了解,武夷山的遇林亭窑是建窑建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窑保存最好的遗址,面积约为6万平方米,是我国宋代的八大名窑系窑址之一。宋朝时期,帝王之家和文人墨客都非常喜欢饮茶,钟爱点茶,点茶使用的器皿以黑瓷为佳,使得黑釉盏在宋代发展极为兴盛。在近现代的考古中,国家考古队在福建省武夷山市发现了宋代黑釉金彩盏的残片,为金彩天目盏找到了原产地。考古队所发现的正是遇林亭窑,据考证发现:遇林亭窑是目前发现最早运用在釉上彩工艺的窑口。遇林亭窑黑釉盏烧制极为艰难,不仅需要考虑当地地理、环境和气候的影响外,还需匠人具备釉上彩工艺。
武夷山遇林亭窑位于武夷山星村镇,以烧制黑釉瓷器为主,特色是黑釉金彩盏,即在茶盏中描绘有金色图案或铸有铭文的黑釉盏,开创了大规模生产釉上彩的先河。2017年,建窑建盏烧制技艺(武夷山遇林亭黑釉茶盏烧制技艺)列入福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林海超介绍说:“我们在将茶盏的乌金釉面烧到极致后,再进行纯手绘的勾勒。手绘过程没有任何打稿的机会,并且一笔都不能错,错一笔就废了。画好后再烧制,烧制完每一根线条还要进行细致打磨,很考验匠人的耐心与细心。”
林海超在谈及交流体会时说:“在与当地的匠人沟通交流后,我发现新疆各族非遗传承人与我们描金所蕴含的匠心精神是共同的。此次活动实实在在地为闽疆两地手工艺人架起了技艺对话的桥梁,用非遗表现当代青年的传承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