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台县博物馆全新亮相
字体:
A+ A. A-走进奇台县博物馆
清凉舒适
文化氤氲
古朴气息扑面而来
借助多元化展示方式
各类历史文物为游客打开了解过去
认识现在的窗口
经过3个多月的施工,奇台博物馆以全新面貌亮相。此次升级以“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为核心理念,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通过优化展陈、引入数字化技术,使博物馆焕发出新的活力。
升级核心内容之一,博物馆改造提升工程聚焦展陈体系的系统性梳理。展览以中国通史及新疆奇台地方史为脉络,分为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辽宋元明、清朝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5个单元,系统展出800余件(套)文物,清晰呈现奇台历史变迁与各民族交融共生的壮阔图景。场馆着重优化空间设计,新增展牌调整风格样式,并辅以灯光效果,使整体视觉更显开阔舒适,实现“小空间、大视野”的呈现效果。为增强观众互动体验,场馆新增便民设施与特色设计,新增的放大镜设施让观众可近观文物细节;部分展区采用造景手法,如新增的细壶腰子岩画,融入动物造型及各类符号元素,营造出古朴厚重的历史氛围,有效提升了展览的文化感染力。
在福建援疆福州分指挥部支持下,奇台县博物馆同步推进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视觉形象示范点建设项目,则以数字化改造为载体,给文化展示注入科技活力。馆内新增系列数字化交互设施,大厅LED屏滚动播放文化影像与馆内信息,石城子遗址展区以沙盘还原建筑遗迹,搭配三折幕投影、互动屏与语音讲解联动呈现细节,触摸一体机让游客在互动中习得考古知识;唐朝墩古城遗址展区通过三折屏、地面踩踏屏等技术,生动复原壁画与生活场景,让观众仿佛亲临其境;原靖宁城城墙区域设投影机,循环播放描写奇台、边塞的诗词,配合季节背景、朗诵与音乐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仿古街区店铺增设感应叫卖声,营造时空穿越感;同时,室外广场设置二十四节气景观立牌,配诗句插图与灯带,形成光影交融的诗意空间,增强群众深化对中华文化符号的认知。
奇台县博物馆建于1993年,是国家三级博物馆。2008年成为自治区首批免费开放博物馆,先后获评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昌吉州民族团结教育基地等称号。如今,这座占地10945平方米的场馆内,5500平方米的展厅被精心梳理为一条串联历史的“时空走廊”,持续焕发文化活力。
奇台县地处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自古便是丝绸之路新北道重要节点。这片土地的沧桑变迁,既是一部浓缩的西部史诗,也镌刻着多民族共同开发边疆的壮阔历程。立足这一深厚历史根基,博物馆始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充分发挥文化阵地作用,精准传播奇台璀璨历史文化,生动展现多元一体中华文化在新疆奇台的鲜活篇章,让多民族共同书写的边疆开发史与中华文化交融史愈发清晰可感。
来源:奇台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