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胜·历史遗存 | 西大寺的发掘,让北庭故城遗址露出历史真容

发布时间:2025-09-30 21:48:55
来源:

字体:

A+ A. A-

  丝路昌吉/昌吉州融媒体中心 记者 许乐

  晨曦初露,金色的阳光洒在北庭故城遗址。日升日落,千年流逝,曾经辉煌一时的古西域名城最终沦为一处废墟,湮灭于历史风烟。当它重新回到世人视野,带来的不仅是考古界的重大发现,还是一段关于唐王朝统御西域的宏大叙事。

  北庭故城遗址,是唐代北庭大都护府治所遗址,位于东天山狭长的绿洲地带上,南枕天山、北望草原,是天山北麓的重要交通枢纽和贸易中转站,古代丝绸之路北道的必经之地。唐北庭城布局受唐长安城影响,整体呈长方形,分为内外两城,像个巨大的“回”字。官署衙区主要在内城,普通老百姓生活在外城,外城又分为生活区和商业区。现存的城墙、角楼、马面、敌台等建筑遗迹清晰可辨,依稀彰显着这座历史名城的昔日辉煌。

北庭故城遗址的东敌台。记者许乐 摄

  意外发现 揭开面纱

  197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新疆考古队工作人员因汽车故障来到吉木萨尔县,意外发现北庭高昌回鹘佛寺遗址(又称西大寺),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于1979年至1980年对佛寺遗址进行了发掘。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研究员、著名考古学家孟凡人生前在《北庭高昌回鹘佛寺遗址发掘四十周年回顾与感言二则》一文中写道:“新疆吉木萨尔县北庭高昌回鹘佛寺遗址考古发掘,是新疆首次由国家主管部门正式批准的大规模、规范化的科学考古发掘,也是新疆首次将回鹘佛寺遗址作为唯一对象的重大考古发掘,从而将新疆考古发掘提升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随着考古发掘的深入,考古工作者发现北庭高昌回鹘佛寺东侧被当地人称为“破城子”的故城竟然是唐代赫赫有名的北庭大都护府所在地。北庭故城遗址科学系统化的考古发掘就此拉开序幕。此后的40余年间,这里的考古工作不断取得重大成果。

  2016年起,在国家文物局和自治区文物局的大力支持下,吉木萨尔县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等考古机构,累计完成北庭故城遗址考古发掘面积2.1万平方米,北庭故城遗址的形制基本理清,初步勘探了城内的道路、水系,陆续发掘了城内的重点建筑遗址;先后出土了莲花纹方砖、“悲田寺”刻字陶器残片等重要文物3500余件。同时,还成功修复了224件出土文物,并广泛征集了147件民间文物与370余件文书史料。

  这一系列的考古发掘与修复工作,切实提升了遗址的展示水平,并让其历史价值更加清晰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北庭故城遗址俯瞰图。图片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提供

  千年沧桑 见证辉煌

  2100多年前,张骞出使西域,这一事件成为丝绸之路开辟的起点,此后中原地区与西域的联系不断被加强。公元前60年,汉代西域都护府的设立,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汉代经过“五争车师”战争,设置了戊己校尉一职。戊己校尉与西域都护府共同行使着汉代对西域的有效管辖权。“简单地讲,北庭城是在隋末唐初可汗浮图城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北庭故城遗址考古项目负责人郭物说。

  郭物介绍,公元640年,唐太宗李世民平定高昌国后,在吐鲁番盆地设立西州,于天山以北设庭州,并完全按照中原地区唐制进行统治。庭州是唐代在天山北麓、北疆草原设立的第一个行政机构,下辖金满、轮台、蒲类(西海)3县。公元702年,武则天为进一步巩固西北边疆,改庭州为北庭都护府,对这里的军政体系进行了大幅度升级,主要负责天山以北地区的防卫。

  由此,北庭都护府作为唐代在天山北麓的政治军事核心,与安西都护府一起成为唐代维护西域繁荣安稳、丝绸之路畅通的中流砥柱。其地理范围被学者们大致认定为东起伊吾、西至咸海到巴尔喀什湖一线、北抵额尔齐斯河、南至天山的广大地区。

  作为北疆的大型城市,唐北庭城后来被多个朝代所沿用,是西突厥的牙庭之一,北庭回鹘的都城,高昌回鹘的陪都。元代在此设立了北庭都元帅府、别失八里宣慰司,依旧是西域重镇。

  孟凡人曾写道:“可以说,北庭是中世纪民族大迁徙和民族征服史最大影响源的核心区,在历史世界中占有独特的地位。其次,北庭故城是今日新疆地区适于考古发掘规模最大、可出成果最多的古城遗址;更是今后最有价值、最值得发掘的古城遗址。”

北庭故城遗址俯瞰图。图片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提供

  科学保护 活化利用

  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是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桥梁。对文化遗产进行系统性保护与活化利用,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未来的负责。

  自北庭故城遗址1988年被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来,这里的保护工作备受重视。2013年,该遗址被国家文物局公布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2014年,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作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25年,该遗址入选国家首批重要大遗址清单。

  今年5月,《昌吉回族自治州北庭故城遗址保护条例》修订实施,为这座见证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文化遗产构筑法治屏障。新条例的发布,既回应了遗址本体保护与发展的矛盾,也为文物活化利用确立法律规范,也是首次将“数字扫描、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纳入条款。

  据了解,“十四五”期间,吉木萨尔县整合各类资金2.5亿元,先后实施了丝绸之路北庭故城遗址博物馆、北庭故城遗址保护性设施建设等24个项目,推动遗址的保护开发和展示利用。这些项目展现了各民族共同守护、建设边疆的历史,让各族群众深刻理解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丰富内涵。

  如今,人们在北庭高昌回鹘佛寺遗址博物馆,通过实体模型与虚拟动画即可感受千年前的繁荣场景;在丝绸之路北庭故城遗址博物馆内,每逢节假日,青少年可以体验“修复文物”或考古公开课的研学课程;2024年9月,《夜游北庭》大型演出活动在北庭故城遗址首秀,以遗址为依托,通过主题讲解、多样化情景演绎、沉浸式体验及音乐灯光秀等方式,让观众沉浸式感受文化遗产的魅力。

  如今,北庭故城遗址成为新疆著名网红旅游地,无数的游人涌来争相目睹它的风采,又把它的沧桑故事带向四面八方。

北庭故城遗址内城北门的遗存城墙。记者马乾 摄

(策划:左武银)

返回顶部 丝路昌吉app 丝路昌吉
客户端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