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昌吉网讯( 通讯员董婷、王玉报道)4月29日,由昌吉州郑春梅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主办,联合昌吉市教育工作服务中心教研室及李红、尹淑钥、武颖名师工作室共同承办的“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与能力提升探究”联合教研活动,在昌吉市第九中学举行。来自全州各县市70余名九年级语文教师代表参加活动。
在课例展示环节,昌吉市第二中学教师于肖以“会说话的眼睛——标题的作用”为题,开启文学类文本复习新探索。于肖以模考真题切入,巧用《背影》《驿路梨花》等教材经典篇目,通过“课内溯源—方法建模—迁移实战”三阶推进,引导学生系统梳理标题在内容、结构、表达效果等方面的多元价值。教学中,于肖借助希沃软件实时投屏学生作答,精准捕捉思维盲点,实现“教学评一体”的高效互动。
由昌吉市第七中学教师崔婷执教的“破主观问答之境 绽阅读素养繁花”一课,直面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痛点。基于四月州模考大数据分析,教师通过任务探究引导学生总结高频题型,提炼答题逻辑,创新设计“诊断错题—建构支架—实战验证”闭环教学。崔婷通过学案与《高效复习》练习册的有机整合,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领悟“基础层—拓展层—创新层”递进结构的答题密码。
在说课环节,针对选择“标题的作用”这一课题的原因,于肖介绍说:“虽然近年新疆中考未直接考查标题作用,但是其背后承载的文本整体感知能力实为素养根基。我以教材为‘例子’,构建分析框架,再迁移至课外考题的深度探究,正是践行新课标‘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的理念。”
崔婷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这一难点的挑战精神值得听课老师们敬佩,她在说课中介绍,大数据揭示的不仅是失分现象,更是思维短板。课堂上,她以精妙的“问题—措施—效果”三重奏为经纬,将隐匿于认知深处的思维脉络精心勾勒,编织成清晰可见的思维图谱,最终指向学生“像命题者一样思考”的能力养成。
活动中,昌吉州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郑春梅为两节课例提出了切实可行、直击课堂实效的改进良方,还从考点梳理、策略优化等方面给初三备考教师提供了建议。
昌吉市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员崔鸿认为,两位老师的课例彰显“数据驱动精准教学”“教材资源深度开发”两大核心策略,为全州复习备考提供了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