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市阿什里乡中心学校六年级(1)班 吾丽潘
小时候,常听村里的老人说“女大十八变”。在我眼里,我的家乡就是一位妙龄少女,随着时代的变迁,她学会了打扮,变得明艳动人。
要致富,先修路。一座高耸的云塔照亮了前行的路,在国家大力发展农业农村的情况下,一条条好消息传进了阿什里村。一天清晨,一声声慷慨激昂的话语将我从睡梦中惊醒。睁开睡眼惺忪的眼睛,爷爷戴起了老花镜在一旁记着断断续续的笔记,我蹲在一旁听着大人们展开激烈的讨论。后来我们的阿什里村有了炊烟袅袅、水泥房、柏油路。爷爷说:“以前下雨必须穿着高高的雨靴,放牛放羊回家后将雨靴上的泥土沙石一层层刷干净晾在窗台。现在宽大、结实的柏油马路代替了土路,薄薄的石沙路铺满了整个小村庄。”小小的我冲进房间,拿起妈妈给我的零花钱,兴奋地去找爷爷。我说:“爷爷,我的钱可不可以修路啊。”爷爷笑着说:“傻孩子,这钱不需要咱们出,你要知道咱们背后可是有一个强大的祖国。”
时过境迁,我们的阿什里也有了一栋栋平地而起的楼房,周围的水泥房也多了起来。在党的领导下,我们昌吉与泉州手拉手成为互帮互助的好朋友。在泉州人民的支持下,阿什里村建起了天鹅小镇,小乡村变成了小城镇。
窗外斑驳的树影,断断续续的讲课声,加上燥热的天气,让人无法静下心来,年迈的老师戴着老花镜,讲着模糊不清的试卷。听爷爷说,这是十几年前农村的教育现状。现在呢,村子里的人都能够学习知识,人人都会说普通话,就连我家里的爷爷奶奶,也能用普通话帮外来人指路。从前的校舍仅有两间,条件艰苦;现如今我们有教学楼、办公楼、宿舍楼、学生食堂、教职工餐厅,甚至在州党委、市党委及泉州的帮助下,建起了一座占地一万多平方米的体育馆,可谓焕然一新。我们阿什里乡中心学校,不仅在硬件设施上有了质的飞跃,在体育运动以及文化课等方面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学校的泉昌情足球队队员连续三年有幸参加了研学活动,我们的眼界开阔了,意志也因此更加坚定;有了如此优质的资源,作为少年的我们一定会踔厉奋发,砥砺前行,让梦想在时代绽放绚丽之花。
这就是我的家乡,一位随着时代的变迁,她也在不断变化,我期待并相信她会越变越美丽,越变越可爱。
指导老师:焦爱香(该作品获“辉煌70年 壮丽新昌吉”征文小学组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