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昌吉网!

当前位置: 频道精选 > 旅游 > 旅游资讯

木垒县:持续释放文旅融合“乘数效应”

发布时间:2025-05-28 11:50:28 来源:昌吉日报

  木垒县万亩旱田。木垒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中国昌吉网讯(通讯员 张超群)

  近年来,木垒县围绕“文化为魂、旅游为体”,将草原文化、农耕文明与自然景观深度融合,打造“天山净土 养心木垒”文旅品牌,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今年“五一”假期,全县接待游客10.11万人次,旅游收入7279.2万元,同比增长9.3%,文旅融合的“乘数效应”持续释放。

  文化赋能:让历史与民俗活起来

  木垒县深入挖掘塔合麦西热甫、剪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将传统技艺转化为旅游体验。骨雕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叶力江·巴特尔汗的工作室成为游客必打卡点,其作品《丹凤朝阳》《祥龙腾飞》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美学结合,销往哈萨克斯坦。在大石头乡举办的“冰雪骑缘·冬宰盛宴”活动中,“冰雪+非遗”模式让游客沉浸式体验姑娘追等民俗,千人火锅宴和年货展销吸引周边居民及游客积极参与。

  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成为文旅融合的典范。英格堡乡月亮地村保留清代“拔廊房”建筑群,通过“民宿集群+农耕体验”模式,70家民宿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菜籽沟村依托刘亮程文学馆和乡村美术馆,打造“艺术家村落”,吸引众多专家学者来此共商文旅发展。

  生态筑基:让山水与公路串起来

  伴山公路成为木垒县文旅业发展的“黄金纽带”,这条长100余公里的景观大道串联万亩旱田、马圈湾、水磨河度假区等景点,绵延连接6个乡镇、10余个村,全线共建设导视导览牌235个,驿站14个,临靠点48个,观景台17个,摄影点12个,避雨亭6个,营造了畅、洁、舒、安、美的良好公路通行环境,今年以来自驾游客占比达65%。

  以“康养+旅游”为核心的水磨河避暑休闲旅游度假区,地处天山深处,原始森林茂密,溪沟纵横交错,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是天然的氧吧。草原坎儿井博物馆被认定为自治区级研学基地,通过实景展示古代水利智慧,吸引疆内外学生团队开展科普教育。

  产业融合:让资源与创新联动起来

  节庆活动成为木垒县引流的“流量密码”。元宵节社火展演、冰雪节、油菜花节等活动贯穿全年,今年春季在深圳举办的木垒县招商引资推介会上,该县与6家深圳企业成功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木垒良品”抖音账号通过直播带货,将木垒鹰嘴豆等特色产品销往全国,年销售额超400万元。

  从“文化走秀”到“产业唱戏”,从“景点旅游”到“全域旅游”,木垒县以文旅融合为支点,撬动乡村振兴“大棋局”。当悠扬的歌声在伴山公路回荡,当游客在星空下品尝鹰嘴豆美食,一幅“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画卷正在天山脚下徐徐展开。

[责任编辑:陆云]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