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昌吉网!

当前位置: 频道精选 > 人物 > 百姓人物

劳动者之歌 | 庞建将:煤海掘金人,用绿色扮靓准东

发布时间:2025-05-12 10:34:40 来源:昌吉日报

  庞建将在车间巡察。(资料图片)

  □实习记者  徐录录

  扎根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16年,新疆宜化矿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宜化矿业)的技术总带头人庞建将全身心投入矿区建设,带领团队屡屡攻克技术难题,和企业一同“向上”成长。历经多年发展,宜化矿业从产能150万吨/年、基础设施薄弱的地方小矿成为年产3000万吨、行业知名的特大型露天煤矿。   

  戈壁荒滩变身绿色矿山,采矿技术跻身国际领先,庞建将功不可没,他也因此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等称号。

  4月29日,记者见到了从北京载誉归来的庞建将。讲起在人民大会堂接受全国劳动模范表彰的情景,他仍然十分激动,“这是一份责任与激励,我将继续发挥专业能力,抓住准东新的发展机遇期,推动矿山智能化建设再上新台阶。”

  庞建将是湖北宜昌人,1989年从包头钢铁学院毕业后,一头扎进煤炭行业,至今已有三十余年。2009年,宜化矿业五彩湾一号露天煤矿开工建设,有着多年采矿经验的他毅然选择了准东。

  准东煤田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煤炭资源储量达3900亿吨,占全国储量的7%。“采矿人跟着资源走,投身准东建设,是我人生中的一次重要机遇。”庞建将的初衷十分简单。

  在茫茫戈壁滩,庞建将和同事搭帐篷、住地窝子,喝的是从20公里外拉回来的盐碱水。没有信号、没有电,天蒙蒙亮,他们就得起身赶赴场地,直到夜晚10点才回到驻地休息。通往场地的石头路有几十公里,一天下来,庞建将全身的骨头像要散了一样。加之气候干旱炎热,他身上的皮肤皲裂起皮,硬是挺了3个月才逐渐适应。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一年的时间,庞建将没有停歇。在他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150万吨露天煤矿项目当年就建成投产。

  新疆煤矿区普遍存在大储量端帮煤。在复杂地形条件下,传统开采方法难以充分回收这些煤炭资源,还可能造成资源浪费,引发自燃的安全问题。为了保障一号煤矿这片广阔优质的煤海安全持续开采,庞建将决心攻克“顽疾”。

  “我的工作是带着技术团队搞创新、搞研发,只有在一线才能真正发现问题,再和大家一起想办法解决。”庞建将说。他牵头成立科技攻关小组,并与新疆大学科研团队展开合作。从现场到实验室,从白天到黑夜,他反复推演论证,最终成功攻克新疆“端帮煤联合开采技术应用”科研项目,煤炭优质产能得以加快释放,为新疆矿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时代在前进,我们必须赶上矿山智能化的浪潮。”庞建将对煤炭行业发展趋势有着清醒的认知。2020年,他牵头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工作,带领技术团队制定了40项计划,为企业引入无人机三维激光扫描、智能穿爆等系统,将测绘时间从10天压缩至2小时;部署百余台无人驾驶矿车,年节省成本数千万元。在宜化智能监控中心,控制大屏实时监控采矿区作业,设备运行温度由传感器导出,二氧化碳检测实行制度化预警,皮带机防跑偏防着火可控到位。“在未来5年,矿山采矿作业无人智能化应用将提升到50%,提高人效挖掘设备潜能。”庞建将信心满怀地说。

  开采一片矿区,还矿区一片绿色。2018年起,庞建将带领团队对矿区进行生态修复,种下20万株梭梭、红柳,绿化面积近千亩,并修建了3万立方米的湖泊。昔日的“黑色煤海”成为“花园矿山”。他还注重绿色矿山建设,在矿坑旁设立生态监测站,实时监控粉尘、水质,千方百计促进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采煤不能只获取资源,更要造绿水青山。”庞建将说。

  庞建将十分重视人才培养。16年来,他先后培养出3名高级工程师、9名中级工程师、222名专业技术人才,其中3人获工匠称号、6人获准东开发区技术能手称号、1人成立技能大师工作室。他牵头成立企业技术中心、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等,联合高校建立人才培养体系。在科研技术人才的共同努力下,宜化矿业从“新”出发,向“新”而行,先后通过国家级绿色矿山、特级安全高效煤矿、一级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中级智能化矿山等多项验收,获评自治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等荣誉称号。

  16年转瞬而逝,庞建将用青春和热血铸就当代产业工人的奋斗坐标,在准东煤海建起行业标杆。他的故事还在精彩上演……

[责任编辑:陆云]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