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疆工作巡礼】交流互鉴 守正创新——福建省、山西省文化润疆工作综述

发布时间:2021-07-27 18:06:36
来源:昌吉日报

字体:

A+ A. A-

  中国昌吉网(记者  刘茜)6月17日,福建援疆莆田分指挥部为玛纳斯县捐赠项目资金30万元,用于建设个人红色博物馆、村级红色影院和开展兵地书法交流活动等。

  文化援疆情暖庭州大地。从基础设施援建到精品剧目展演,从非遗展览展示到文化人才培训,福建、山西学深悟透开展文化润疆工程的深邃思想、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强化文化文艺活动在思想引领、政策引导、凝聚人心、促进团结方面的积极作用,用文化涵养滋润各族干部群众的精神世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筑牢文化援疆根基

  2020年10月,“一带一路·晋疆情”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走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社区、连队等地,为当地群众送上一场场精彩的视听盛宴。

  山西在文化援疆上精准发力,结出累累硕果。近年来,山西先后投入资金7213万元,为受援地新建群众文化场所3.2万平方米,培养文化旅游、书画、非遗及文化产业等专业人才1880余人。创造性用好“文艺轻骑兵”,播撒文化润疆的种子,11位国家级艺术家把山西省优秀地方剧目演出送进连队、社区;大力宣传“新疆是个好地方”旅游主题,“晋疆情·晋疆行”黄河号专列引客入疆19800人次;开展智慧旅游、文艺表演专题培训600人次。

  今年,山西省安排了15个文化援疆项目,山西演艺集团“文艺轻骑兵”首批演职人员已进疆开始巡演。同时,投入95万元打造《一堂党课》《一个孩子二十个妈》等精品舞台剧,在细雨润物的文化浸润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20年12月4日,在第十三届海峡两岸文博会主展厅里,闽南传统掌上木偶和着昌吉市“达尔罕”文艺演出队演唱的歌曲《爱拼才会赢》起舞,两个地域的代表性文化融为一体,成为福建泉州实施文化润疆工程的一个生动缩影。

  福建省持续推进两地文化交流互鉴,增进中华民族文化认同。协同举办了2020年昌吉州网络文化月、2021年首届网络文化节、“鹭昌情”民间工艺精品展、“交相辉映·耀世千年”福建黑白瓷器展、“清新福建”图片展、“武夷杯”文艺作品展等系列活动,取得了积极的社会反响。

  福建省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充分利用丰富深厚的党史资源,策划开展了“红色文化润边疆”“重走红军路”等主题直播活动,与昌吉州各族干部群众一起学党史、忆先烈。

11.png

 7月14日,昌吉市市民从“泉州援疆·百姓书屋”昌吉市宁边路文化中心阅读点借阅书籍。       梁宏涛  摄

  6月4日,昌吉市阿什里乡中心学校六年级学生舒合拉·马拉提走进校园刺桐朗读亭。只见她一番操作后,声情并茂地朗读起唐诗来。朗读结束后,屏幕上打出93分的高分,她却不好意思地说:“今天有点紧张,没有发挥出我最好的水平。我将来想当一名播音主持人,用自己的声音传播优秀文化。”

  这个朗读亭是福建援疆泉州分指挥部向昌吉市投放的25个朗读亭之一,不仅可以纠正学生朗读时的发音,还有大量的文学作品可供阅读,深受学生欢迎。

  福建省、山西省坚持把交往交流交融作为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路径,从争取人心、增进团结、凝聚共识、稳边固疆的战略高度大力推进文化润疆工作。

  文化交流润民心

  “一个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一个是‘一带一路’核心区城市……”2020年5月3日,在泉昌阅读分享会上,来自福建省泉州市的22名援疆干部和昌吉的朗读爱好者共同诵读闽昌经典文学作品,互通两地文化,促进交流交融。

  “泉昌阅读分享会”是泉州市援助昌吉市文化品牌活动之一。2017年,泉州市援疆促进会投资280多万元,将泉州市文化品牌企业“风雅颂书局”引入昌吉,致力于打造昌吉市最大的全民阅读平台。书局开设4年来,举办阅读分享活动百余场次,泉昌两地文学爱好者借此品书论道,成为两地文化交流和思想沟通的重要阵地。

  2020年11月12日,泉昌情·阿什里乡乡村少年宫在昌吉市阿什里乡中心学校揭牌。以“泉昌情”命名的5个社团成为牧区儿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进中华文化认同、培养爱国情怀的重要课外阵地。

  目前,阿什里乡中心学校泉昌情·少年儿童足球队多名种子选手入选广州恒大等专业足球俱乐部,并获得自治区足协足球产业杯最佳射手等荣誉称号。北京体育大学中国足球运动学院还在这里建成了新疆首个牧区生源输送点。

  在昌吉市宁边路上,新落成的泉州援疆百姓书屋里,市民闫娟体验着智能阅读的乐趣。2020年,福建援疆泉州分指挥部投资300万元建成4座百姓书屋,书屋以“公益+商业”的模式为昌吉市文化润疆工作开启全新探索。

  书声琅琅,诗韵传情。除了朗读亭、百姓书屋,福建援疆泉州分指挥部和泉州援疆促进会还捐赠100万元,在昌吉市中小学建立了20间援疆书屋,并为每间书屋配备了价值5万元的图书,以促进全民阅读,打造书香昌吉。

  山西于2019年启动文化援疆“十大行动”暨“五个百”系列活动,构建多层次文化润疆新模式。山西“文艺轻骑兵”深入受援地200多个连队、社区巡演,受众12万余人;先后创编话剧《沙枣树》等文艺作品26个;晋剧《布衣于成龙》等15个剧目先后进疆巡演70场;北塔山哈萨克族小朋友赴山西参加夏令营活动和全国第二届青年运动会开幕式;山西省总工会、老年大学组织劳模工匠、老年艺术人才共计421人次入疆传经送宝。

22.png

晋剧《布衣于成龙》在昌吉演出。   记者  何龙  摄

  山西积极宣传两地优秀文化成果,全面展示新疆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的良好局面,为晋疆两地搭建起文化深层次交往交流交融的广阔平台。由山西省话剧院为兵团第六师量身打造的大型话剧《生命如歌》,是全国首部援疆题材话剧,将兵团精神和山西元素推向全国,已在全国28个省(区、市)的44座城市累计演出357场次,并被列为教育部高雅艺术进校园项目。《立秋》《解放》《粉墨春秋》等山西优秀精品剧目进疆巡演。在山西文博会、山西艺术节等盛会上,“大美新疆多彩庭州”新疆文化精品大放光彩。

  推动深度交融结硕果

  翻开福建省泉州市第八批援疆干部工作日志,一年来,泉昌两地联网直播、举办闽昌文化讲座……这些记录的背后,是闽南文化与大美昌吉结出的硕果。

  福建深入推进文化润疆工程,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组织多支力量从形式、内容、途径等多个层面创新性开展工作,为提升昌吉城市文化品位、丰富城市文化内涵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多年来,福建援疆干部人才极力推动闽疆两地加强旅游文化交流,组织两地游客开展专列旅游活动,在乌鲁木齐每年举办一届“一带一路”“丝路画语”书画展,并举行慈善义卖捐赠活动,将闽昌两地画家的18幅精品画作拍卖所得84.4万元全部用于扶贫助学;联络协调福建省歌舞剧院赴昌吉州演出《丝海寻梦》,组织福建漳州木偶剧团到昌吉州巡回演出;协助昌吉州艺术剧院赴福建巡回演出大型音乐剧《别失八里》,唤起了两地人民深层次情感共鸣。

  昌吉州的文化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如何将资源禀赋创造性地转化为产业优势?

  2020年10月17日,“晋疆情·晋疆行”黄河号专列载着650名游客入疆。山西开展“万名山西游客住阜康游天池免门票”等旅游援疆主题活动,开启山西媒体定制、专业合唱团定制、民间艺术协会定制,旅游援疆专列进疆深度体验的新模式。

  山西省援疆前方指挥部坚持“输造”并举,着力增强受援地文化及旅游事业的内生动力。山西援疆阜康市分指挥部会同昌吉州旅游联合推广中心、新疆天池管理委员会、阜康市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在山西省太原市、长治市,开展2020年“晋疆情·晋昌行”文旅援疆项目招商及市场推介活动,共接洽高新科技、文化旅游等相关企业40余家,与10家企业签订合作意向。

  目前,已有115万名山西游客到新疆观美景、品美食、探人文、赏民俗。山西升级定制式文化润疆,从精品创作、非遗保护、智慧图书、人才培养、媒体融合等方面为受援地开展“点餐式”服务,以文化催生产业发展新优势。以定制式文化援疆为抓手,综合运用各种文化力量培植晋疆两地共有精神家园,助推受援地大力发展一体多元、融合开放、具有新疆特色的现代公共文化体系。

  交往交流交融是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路径。“十三五”期间,山西与受援地先后组织开展夏令营等各类交流活动500余场次;依托文化产业援助工程,广泛开展晋疆文化交流行动。

  新一轮援疆工作开展以来,文化援疆成为增进不同地域间相互认知,不同文化间相互交流欣赏的重要领域,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正是在这些成就的基础上,民族团结思想有了更肥沃的土壤。

  福建省、山西省一批批援疆干部人才接力,积极探索文化交流交往工作的新领域、新模式、新路径,全力培育文化援疆工作新亮点、新特色、新载体。闽晋文化在庭州大地相互交融,汇聚起共建美丽昌吉的磅礴力量。


返回顶部 丝路昌吉app 丝路昌吉
客户端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