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昌吉网!

当前位置: 热点新闻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 | 工厂请来“数字管家” 生产提速又增效

——昌吉国家高新区打造数字化转型新引擎

发布时间:2025-05-20 11:07:55 来源:昌吉日报

  中国昌吉网(记者 刘茜  通讯员 宋华敏)

  5月的昌吉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昌吉国家高新区),数字化转型浪潮正重塑着传统车间的生产线。在一个个智能工厂的数字化大屏前,跳动的数据勾勒出产业跃迁的新图景。据昌吉国家高新区管委会工作人员介绍,今年园区预计有60家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进行设备智能化改造、精益化管理升级,助力园区工业结构加速向“高、新、精”转型,构建起“智造”新生态。目前,首批4家企业已通过验收。

  在新疆可耐金新材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可耐金新材料)生产车间,机器声轰鸣作响,各条生产线正以每天20万平方米的产能高效流转,数字大屏实时显示设备运行、能耗监测等重要信息。从聚酯切片喂入到胎基布成品输出,经过结晶干燥、熔融纺丝、铺网、浸胶、成品下线等生产工序,一卷卷聚酯长丝胎基布经过自动化包装,被整齐码放在出库区,等待出库发往全国各地。

  作为新疆非织造布行业龙头企业,可耐金新材料有两大类20多种产品,年生产能力1000万平方米。公司防水卷材生产规模位居全疆第一,产品覆盖全国,在中亚市场卓有建树。“今年公司投入64万元进行智能化改造后,通过MES管理系统对生产管理、质量管理、设备管理、物料管理进行精准调度,实现了工艺成本降10%、人力成本降20%、良品率升5%的‘两降一升’,预计年节约成本逾百万元。”公司副总经理吴放飞指着实时更新的生产数据说,目前聚酯长丝胎基布、土工布以及防水材料等6条生产线全速运转,订单已排至6月,预计年销售收入将突破1.2亿元,较去年翻番。

  在10公里外的新疆亚盛格食品有限公司数字化车间,智能化生产线正以每小时9000根的速度生产烤肠。这家刚完成“小升规”的企业,通过全流程数字化改造实现产能提升30%、人力成本降低60%。董事长彭建军介绍,每条产线仅需3名操作工,真空包装后的产品经智能分拣系统精准入库,日产量达16吨。同时,所有生产流程均实现在线可查,大大降低了管理和生产成本,今年年产值预计突破6000万元。

  两家企业的智能蝶变,折射出昌吉国家高新区数字化转型的战略布局。

  昌吉州作为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第二批试点城市,引导和推动全州中小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探索数字经济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模式,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昌吉国家高新区计划到2026年底,面向有色金属、现代化工、新材料、电力装备、食品纺织五个细分行业的中小企业分三批推行数字化改造,达到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二级及以上。

  昌吉国家高新区产业发展科技局工信科科长赵仕锦介绍,今年,高新区建立数字化转型培育库,构建起“储备-改造-示范”的梯度推进机制,目前入库企业116家,覆盖装备制造等4大重点行业,已完成44家数字化平台申报。

  数字化转型是场持久战,需要政企协同破题。赵仕锦介绍,针对企业“不想转、不会转、不敢转”的痛点,昌吉国家高新区打出政策组合拳:设立专项扶持资金,推出“轻量化改造包”降低门槛,搭建产学研平台促进技术转化,实施“企业上云”培育标杆行动,推动园区工业结构更“新”、质量更“优”、动能更“强”。

[责任编辑:陆云]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