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法治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基

发布时间:2025-09-26 10:57:32
来源:中国昌吉网

字体:

A+ A. A-

杨海军/文

  金秋时节,全国人大常委会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草案)》全文公布,面向公众征求意见。这部即将出台的法律,把党在民族工作中取得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成果转化为国家意志,标志着我国民族工作法治化进程迈出重要一步。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是我们的生命线。纵观古今,“国破山河在”是分裂的惨痛警示,“家和万事兴”是团结的至理箴言。当今世界风云激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凝聚“比铁还硬、比钢还强”的民族合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两个结合”、着眼“两个大局”,深刻总结国内外民族工作经验教训,深刻洞察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趋势,鲜明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重大原创性论断,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就是将这一重大论断嵌入国家治理根基的法治应答。

  新疆在民族团结进步方面已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举措和地方立法,诸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条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条例》,这些条例与草案精神高度一致。天山南北坚持依法维护和保障民族团结,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实践。昌吉州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深入实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创建行动,不断增进各族群众“五个认同”,并于2014年创建成为全国首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并于2021年再次获此殊荣。各地州还持续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鼓励各族干部群众结对子、认亲戚,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这些政策实践与《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内容相呼应,体现了地方探索与国家立法的衔接。

  通过学习这部法律,笔者以为,这部法律体现了“礼法并用、德法共治”的治理智慧,强调通过文化认同、价值观引领来增强民族团结。这种治理思想,既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也是对现代社会治理方式的创新。这部法律体现了独特的中华民族叙事,摒弃“冲突”“对立”,强调多元一体、共同性和交融性,致力于构建更强的共同体认同。这部法律高度关注共有精神家园的构筑,也关注物质层面的均衡发展,更致力于通过制度设计和政策保障,推动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构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经济社会纽带。等等。‌

  可以预见,《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必将为新疆、为昌吉州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强大法治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族团结是发展进步的基石。”《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的诞生,恰似为这块基石浇筑了法治钢筋。

  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弘扬宪法精神,认真研读这部《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汲取其中蕴含的法治智慧,用好其中凝练的实践经验、创新举措等,以法治保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返回顶部 丝路昌吉app 丝路昌吉
客户端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