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昌吉州十大新闻
字体:
A+ A. A-1.昌吉州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
12月10日,昌吉市六工镇十三户村村委会,昌吉州庭州宣讲团讲师在给村民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 记者 何龙 摄
10月16日上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开幕。昌吉州两名党的二十大代表王国和、马瑜现场聆听大会报告,全州广大党员干部群众通过电视、网络直播等各种方式收听收看大会盛况。各地各部门精心组织,统筹安排,通过举办专题培训班、线上线下开展多种形式宣讲等方式,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
10月17日,在二十大会议期间,党的二十大代表、州党委书记王国和就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发言,并号召全州党员干部群众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把新疆建设得更加美丽。
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后,昌吉州召开干部大会,举行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昌吉州宣讲团宣讲报告会暨昌吉州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培训班开班仪式。州党委书记王国和带头作宣讲报告。全州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热潮。
截至目前,我州各地各级党组织组建295个宣讲团,宣讲团成员共计1576人,累计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线上+线下”宣讲5847场次,覆盖群众64.15万人次。
2.特变电工跻身中国机械行业500强前十
特变电工新疆输变电科技产业园新疆变压器厂特高压试验大厅,工人们正在为特高压产品安装套管。李宏青 摄
12月21日,2022年全球暨中国机械行业500强榜单发布,特变电工跻身世界一流机械企业500强第173位;中国机械工业500强第9位,较上年提升17位。
作为为全球能源事业提供绿色清洁解决方案的服务商,特变电工致力于“绿色发展、低碳发展”,以科技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推动产业升级转型,培育打造了高端电工装备智造、硅基新能源、铝基新材料“一高两新”三大国家战略性循环经济产业链。变压器年产能达2.6亿千伏安,光伏EPC装机总量近21吉瓦,均位居全球前列。
特变电工将围绕服务国家“双碳”目标,以绿色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先进能源技术创新为驱动,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升级,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实现“装备中国”向“装备世界”的跨越式发展。
3.新疆昌吉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挂牌
6月27日,新疆昌吉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揭牌成立。 记者 何龙 摄
6月27日,新疆昌吉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以下简称“昌吉农高区”)在昌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正式挂牌。截至目前,全国已有9家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昌吉农高区是全疆目前唯一建设的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根据《国务院关于同意建设新疆昌吉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批复》,昌吉农高区要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以干旱荒漠绿洲农业为主题,以棉花为主导产业,努力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棉花科技创新高地、全国绿洲农业科技引领区、农业农村创新创业示范区、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样板区、“一带一路”农业开放发展试验区,在棉花全产业链科技创新、农业生物育种、绿洲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等方面探索示范,努力创造出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4.疆电外送再传捷报,准东向华东地区输送电量突破600亿千瓦时,创造新纪录
昌吉-古泉±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是新疆准东煤电基地电力大规模外送的配套工程,西起准东昌吉换流站,途经新疆、甘肃、宁夏、陕西、河南、安徽6省区,东至安徽宣城古泉换流站,是目前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电容量最大、输电距离最远、技术水平最先进的特高压输电项目。记者 何龙 摄
截至12月16日零时,昌吉-古泉±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以下简称“吉泉直流”)输送电量突破60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91%,年内输送电量居全国特高压工程首位,可满足全国14亿人民18.6天的电能使用需求。
据悉,该条特高压线路全长约3324.143千米,是目前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电容量最大、输电距离最远、技术水平最先进的特高压输电项目。截至12月17日,昌吉-古泉±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已安全稳定运行1175天,累计外送电量1832.8349亿千瓦时,日均外送电量超过1.72亿千瓦时。
5.中国单机容量最大风电机组在木垒县首吊成功
12月15日,正在运行当中的木垒县四十个井子风力发电项目。 记者 何龙 摄
10月4日12时30分,华电新能木垒四十个井子80万千瓦风电项目94号风机整体吊装完毕。此次吊装的6.7兆瓦风机高度110米,风机直径191米,叶轮整体吊重110吨,机舱整体吊重134吨,是目前国内陆上单机容量最大风电机组。
华电新能木垒四十个井子风电项目总装机容量80万千瓦,共125台机组,机型分别为6.25兆瓦、6.7兆瓦和7.5兆瓦机型。该项目建成后,每年发电量为22亿千瓦时,利用小时数2426小时,可节约标准煤67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76万吨,将显著带动木垒县域绿色经济发展。
6.在全疆率先试点建设碳账户,带动工业 企业转型升级、绿色低碳发展
5月20日,特变电工天池能源公司南露天煤矿的全疆首套直装式筛分楼和室内分流站正在运行中。 记者 何龙 摄
我州聚焦碳达峰、碳中和,选取首批21家综合能耗超过万吨标煤的重点用能企业,在全疆率先试点建设碳账户,精准核算企业碳排放数据,科学制定碳排放强度评价标准,配套财税、金融、产业等差异化支持政策,以此撬动工业企业转型升级、绿色低碳发展。
工业企业碳排放数据包括企业在能源消耗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量和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量。我州采取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等多种方式,采集工业企业能耗数据,科学核算出准确、全面的碳账户数据。
同时,自治州还建设了工业企业碳账户数据平台,由州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引导企业接入数据平台。数据平台中设数据采集、碳排放核算、登记评定和政策配套等功能模块,探索建立数字化、智慧化、集成化企业碳账户。
7.江布拉克升级5A景区,成为新疆旅游新名片
7月26日,奇台县江布拉克景区,金色麦田吸引八方游客。 记者 何龙 摄
7月15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公告,确定12家旅游景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昌吉回族自治州江布拉克景区升级入“5A”。
作为全疆第17家5A级旅游景区,江布拉克景区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拥有天山怪坡、万亩麦田、汉疏勒城、木栈道、黑涝坝等五区十八景,是集观光休闲、娱乐、度假、康养、研学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景区。景区内的新疆奇台石城子遗址是汉代疏勒城旧址,入选2019年度“全国考古十大发现”。
2014年,江布拉克踏上5A级创评之路。奇台县从保护生态环境入手,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深化智慧旅游探索,对智慧旅游平台等多项工程进行全面建设,以全新面貌迎接八方宾朋。
8.《昌吉州优化营商环境二十条措施》出台
3月23日,昌吉高新区召开产业链招商引资“云推介”会议,在全州首家开启“链主”式招商,两家“链主”企业特变电工新疆电缆有限公司、蓝山屯河新疆维格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与线上26家企业家进行推介和洽谈,全力提升产业链水平和竞争力。 记者 何龙 摄
3月10日,昌吉州出台《昌吉州优化营商环境二十条措施》,从疏通“堵点”“难点”入手,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服务企业能力。
《二十条措施》从构建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打造开放包容的市场环境、提升资源要素保障的发展环境、营造风清气正的法治环境、强化尊商重企的人文环境五个方面提出20条意见,针对审批事项不够便利、影响正常经营的行为、惠企政策落实不到位等,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实行全链条“保姆式”跟踪服务,把招商引资的热情延伸到项目开工、建设、运营全过程,聚力打造全疆最具吸引力的区域投资新高地。
《二十条措施》把之前“放管服”改革创新性、突破性探索固化为制度性、长效性举措。除了量身定制精准措施外,还聚焦政府部门内部工作机制、审批“堵点”,不断提升审批服务承接能力、建立帮办代办服务制度等,高质量打造市场化、法治化、便利化一流营商环境。
9.首届新疆昌吉天山北麓葡萄酒直播节举办 全力打造天山北麓葡萄酒产区品牌
8月24日,玛纳斯县新疆天园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酿酒葡萄种植基地(航拍)。记者 何龙 摄
5月19日至21日,由昌吉州人民政府主办的首届新疆昌吉天山北麓葡萄酒直播节举行。1000名千万级网红主播走进会场,分别在昌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会展中心、新疆中信国安葡萄酒业有限公司玛纳斯县分公司、天山天池景区,通过直播销售昌吉地产葡萄酒,助推新疆昌吉天山北麓葡萄酒走向世界。
近年来,昌吉州以全国首个通过酿酒葡萄认证的玛纳斯小产区作为样板,在天山北麓持续打造若干个认证小产区,升级建设天山北麓·玛纳斯核心小产区1万亩、着力打造天山北麓·黑洼山核心小产区5000亩、天山北麓·三工滩核心小产区5000亩,以“小产区撬动大产业”,辐射带动35万亩酿酒葡萄种植基地发展。
举办葡萄酒直播节,是新疆葡萄酒产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葡萄酒直播节不仅打响了新疆葡萄酒“国货之光”美名,还进一步扩大了新疆旅游的影响力与吸引力,让广大网友对新疆美景、美酒、美食更加了解和向往。
10.“奇台唐朝墩古城遗址见证丝绸之路中西文化交流”位列国内十大考古新闻榜单
12月16日,奇台县博物馆展出唐朝墩古城遗址发掘文物。 安涛 摄
12月24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发布2022年度国内、国际十大考古新闻,“新疆奇台唐朝墩古城遗址见证丝绸之路中西文化交流”位列国内十大考古新闻榜单。
唐朝墩古城遗址位于奇台县城东北角,始建于唐朝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是北庭都护府下的蒲类县城遗址。1962年被列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8年起,中国人民大学与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连续5年对唐朝墩古城遗址展开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揭示了这座昔日小城和谐美好的生活图景:既有唐代院落,又有罗马式浴场、佛教寺院、景教寺院,不同宗教在这里和谐共存。遗址出土的壁画、陶器等文物,以及汉文、回鹘文和叙利亚文等多种文字遗存,印记着各民族文化在古丝绸之路上交相辉映、相互激荡,积淀下润物无声的精神通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