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个转ABP9基因耐旱转化体NAZ-4改良玉米品种试种测产喜获成功

发布时间:2024-10-08 10:08:00
来源:昌吉日报

字体:

A+ A. A-

  中国昌吉网讯(记者左晓雨、通讯员梁宏涛、林如梦报道9月30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九圣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相关技术人员和特邀专家组成的测产组,在九圣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生物育种试验基地开展了我国首个转ABP9基因耐旱转化体NAZ-4改良玉米品种试种测产。测产结果表明,转ABP9基因可在不同遗传背景下显著提高玉米的田间耐旱性,产量最高增长47.32%。

  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在玉米育种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领域,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赵军开展了玉米耐逆功能基因组和转基因育种研究,研制出转ABP9基因耐旱转化体NAZ-4,该转化体适用于玉米耐旱新品种的培育。

  2018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和九圣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用该转化体转育“九圣禾235、257、2468”“郑单958”玉米品种,经过多代回交,形成纯度很高且背景基本一致、耐旱性明显提高的含有转ABP9基因耐旱转化体NAZ-4的新种子。“目前,NAZ-4是全国第一例进入生产性试验的玉米抗旱转化体,通过这个试验,目的是要提高作物的抗旱性。”赵军说。

  测产过程中,测产组成员在全水区、20%节水区、40%节水区分别随机抽取未转入和转入ABP9耐旱转化体NAZ-4的玉米,经过数穗、称重、测水分等专业测量后,得到数据显示:在浇水量减少20%及40%的大田干旱胁迫下,利用转ABP9耐旱转化体NAZ-4改良的四个不同遗传背景的玉米品种与对应的非改良品种相比,产量均显著提高,其中“郑单958”增产幅度高达47.32%;而在正常灌溉条件下,产量持平或增产。

  “通过转入一个外源基因提高玉米的抗旱能力,这一试验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将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刘标说。

  此次测产取得成功,让九圣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看到了抗旱基因在玉米包括其他作物推广过程中的广阔前景。

  “下一步,我们会在抗旱基因的成果转化和市场推广应用方面,密切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的合作,尽快让这一产品应用到大田中,产生效益。”九圣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舍刚说。

返回顶部 丝路昌吉app 丝路昌吉
客户端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