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碧水蓝天 共建美好家园 | “碳”出新路 逐“绿”前行——昌吉州擘画绿色低碳发展新图景

发布时间:2025-02-17 10:40:29
来源:昌吉日报

字体:

A+ A. A-

  中国昌吉网(记者 刘茜  实习生 马军)

  这个春季,昌吉州各产业园区生机盎然,一个个绿色产业次第涌现、开花结果,用增绿降碳诠释着绿色发展的内涵。

  绿色成为昌吉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2024年,昌吉州深化天山北坡城市群大气污染防治,建成投用铁路专用线、输煤廊道415公里……一幅绿色低碳发展新图景正徐徐展开。

  工业发展“绿意盎然”

  2月7日,位于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准东开发区)的新疆东方希望有色金属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有序开展电解槽全石墨阴极化改造作业。“公司持续优化技术升级装备,这次改造围绕多个核心技术要点展开,借助新型阴极结构着力优化内衬材料与布局,高效组织生产运营。”该公司总经理王世龙介绍,近年来公司投资数亿元实施脱硫脱硝改造、锅炉超低排放等一批环保改造项目,实现烟气全部达标排放、生产生活废水污水“零排放”,公司万元产值综合电耗、综合能耗和碳排放量均大幅下降。

  时下,绿色经济已成为产业竞争的制高点。昌吉州坚持生态优先,推动产业绿色转型,把绿色低碳作为新型工业化的生态底色,持续优化用能结构,推进新能源项目建设和绿电消纳,新建火电全部应用超超临界机组,全州火电机组全部实现超低排放。持续完善绿色制造体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落地建设全疆首个百万吨级CCUS项目,规上工业企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9.1%。

  减碳增绿塑优势

  将捕集起来的二氧化碳压缩脱硫后,降温到零下25℃液化提纯,得到纯度99.9%的工业二氧化碳和纯度99.995%的食品级二氧化碳,然后输送进不同球罐储存。这是新疆深冷气体有限公司的生产场景。该公司位于玛纳斯县,捕集的是兄弟公司——新疆心连心能源化工有限公司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心连心公司以煤炭为原料,生产化肥、三聚氰胺,深冷气体公司为心连心公司配套建设了碳捕集装置。  

  “油田生产旺季,每天大约要拉500吨二氧化碳到新疆油田去驱油。”深冷气体公司副总经理李法展说,每天大约有20辆槽罐车拉二氧化碳到油田,环准噶尔盆地奔跑。

  企业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主体。锚定“双碳”目标,2024年昌吉州生态环境局针对全州4家焦化企业5座焦炉,推行“关停并转统”,推进焦炉依法有序退出,实现减煤187万吨、减排污染物1012吨。依法治理煤田火区14处,减排二氧化碳358.6万吨。

  昌吉州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马鸿铭说:“我们锚定美丽昌吉建设目标,坚持全领域转型、全方位提升、全地域建设、全社会行动,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因地制宜,梯次推进,分区域推动天山北坡城市群昌吉州4县(市)、2园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全面绿色转型。”

  降碳与发展并进

  在准东开发区,新疆其亚铝电有限公司加大推进企业节能技术改造和生产设备更新升级力度,利用厂区内预留空地实施电解铝产能置换建设项目,新建年产40万吨电解铝生产线。该项目采用先进的SY500电解槽系列,对电解铝生产设施实施全面升级革新,关键工序的能耗均可达到能效标杆水平。

  当前昌吉州正推动产业结构高端化、能源消费低碳化、资源利用循环化、生产过程清洁化、产品供给绿色化、制造流程数字化六个方面的转型,加快工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立足发展新阶段,昌吉州降碳创新举措不断加码。将污染物排放量50吨以上的企业纳入“一企一策”治理,实行“州领导包联县市,县市领导包联企业”帮扶机制,依托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昌吉州生态环境科创中心的科技支撑和帮扶,2024年实施“一企一策”减排治理项目136个,淘汰65蒸吨以下燃煤锅炉82台,累计减排四项污染物5177吨。深入挖掘工业企业节能降碳潜力,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通过升级改造、产能置换等方式,加大对核心生产设备的改造,不仅提升了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碳排放,还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和区域经济绿色转型升级注入新的活力,实现经济发展与降碳减排双赢。

返回顶部 丝路昌吉app 丝路昌吉
客户端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