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昌吉网!

礼赞昌吉辉煌70年 建设典范地州谱新篇|交通畅了 购物爽了

发布时间:2024-09-02 12:02:22 来源:昌吉日报

  6月20日,连霍高速昌吉市段,车辆在平坦的道路上行驶。

  8月17日,游客在奇台县半截沟镇腰站子村小麦博物馆购买特产。

  5月16日,昌吉市三工镇亚欧国际(昌吉)物流园新疆圆通快递转运中心分拣车间,工作人员正在分拣快递包裹。

  4月21日,S231线昌吉至五家渠公路改扩建项目现场。

  8月22日12时,由奇台江布拉克机场飞往喀什徕宁机场的飞机正在起飞。

  3月11日,汇嘉时代昌吉购物中心熙熙攘攘。

邮递员马进福的“路缘”

  中国昌吉网(记者  常谊谊)一大早,木垒县博斯坦乡居民马进福就整理着装,和往常一样到自家改造的邮政小展馆打卡“上班”。他曾是木垒县邮政局的一名邮递员,2018年退休。他创办邮政小展馆,是为了讲述他的“路缘”。

  “工作最难的不是投递的东西多,也不是带的东西重,而是路。我刚开始工作的时候,路实在太难走了。”马进福沉浸在回忆中说。

  2000年4月,受木垒县邮政局委派,马进福当上了博斯坦乡和白杨河乡的邮政投递员,从此和乡村道路结缘。从博斯坦乡到木垒县城有35公里,每周要往返3次,他将村民的邮件从县城取回,再走村入户送到村民手里。而他的交通工具,有的只是县邮政局配发的一辆二八大杠自行车。

  “道路烂就别提了,路大多都是人和牛羊踩出来的,连石子路都没有,跑一趟和送一趟来回最少2天,自行车常常爆胎,把人撂在荒山野地,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马进福感慨地说,一辆自行车,每天负重50多公斤,骑行近百公里,他吃尽了道路交通不便的苦头。为了及时送达邮件,他摔坏过腰,也差点儿冻死在风雪中。

  “记得是2002年的一个冬天,那天雪下得好大,积雪有40多公分厚,土路被埋得看不见,我要去老大石头乡送个文件,结果脚下一滑直接摔蒙了,等送完回到家都半夜了。回来后我就把家里的30只羊卖了,买辆摩托车提高送件效率。为这事老婆跟我吵架冷战了好久,这都是让路害的。”说起路,马进福感慨不已。

  党的十八大以来,昌吉州以持续提升农村公路通达深度和通畅水平为出发点,加快推动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通硬化路等项目建设,集中打造以国省干道为骨架、县乡公路为支撑、村组道路为网络,互联互通、内畅外达的路网格局,解决群众出行难的问题。从西向东,各县市(园区)根据实际,实施老旧公路改造和窄路及路面加宽改造等工程,因地制宜推进自然村通硬化路,推动农村道路交通建设更多向进村入户倾斜。

  一台台挖掘机开进乡村,一条条道路铺上了沥青,狭窄的居民点巷道被拓宽加长……马进福切身感受到家门口的道路变了样。

  “路宽了,也好走了,原本犄角旮旯的地方也开始修路,我送件快多了,大半天就能全部送完,这感觉太好了。”马进福高兴地说。

  “十三五”期间,木垒县不断完善公路网络建设、危桥改造、优化场站建设、规范工程管理,提升农村路网水平,累计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908.4公里,完成总投资7.74亿元。其中:重要农村公路425.5公里,一般农村公路647.3公里,牧道40.4公里,安保工程795.2公里。公路建设总里程相较于“十二五”期间的720.08公里增长171.5%。

  “2015年以后,我可以直接坐班车去县城,然后取上文件再回来,路好得很,再也不用因为道路而发愁了。如今道路甚至直接修到了村民大门口,路好了,百姓生活也好了。”在邮政小展馆内,马进福缓缓摩挲着墙上张贴的老照片和道路分布图,给记者讲述其中的故事。

  那一段段和马进福有关“路”的记忆,与其说是定格在黑白照片里,沉淀在过去的岁月中,倒不如说是依然鲜活在他的脑海里。

  坐着家门口的飞机去旅行

  (记者  常谊谊)8月16日上午10点左右,家住奇台县城的李梦瑶掏出手机,准备订票,出门看看。“想都不敢想,我们家门口能有机场,坐着家门口的飞机就可以去旅行,这感觉太爽了。”李梦瑶激动地对记者说。

  李梦瑶口中的机场是奇台江布拉克机场,于8月8日正式通航,这也是昌吉州首座民用运输机场。该机场位于奇台县西北湾镇,距离奇台县城15.7公里,占地面积2568.9亩。首批开通“奇台—郑州—福州”“奇台—兰州—成都”2条疆外航线,奇台至阿克苏、库尔勒、喀什、伊宁4条疆内航线。

  “以前想坐飞机出远门,费老鼻子劲儿了。想省点钱吧,只能坐大巴,沿途吉木萨尔县、阜康市等地都得停,到机场得五六个小时。就算坐线路车,也需要近三个小时,这还没出去呢,就已经累得不行了。”回忆曾经,李梦瑶一脸无奈。

  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指出:“针对通用航空‘上天难、落地难’问题,我国将重点加快推进通用机场建设和扩大低空空域开放……”这为昌吉州大力发展通用机场建设,完善交通服务设施网络提供了基本遵循。

  2020年9月28日,新疆准东(奇台)机场配套工程项目开工,2022年3月16日,机场正式进入施工阶段,建设标准为4C级民用支线机场,跑道长2800米、宽45米,航站楼建筑面积达5000平方米,站坪设7个C类机位。预计年旅客吞吐量47万人次,年货邮吞吐量1000吨。同年6月,该机场正式更名为奇台江布拉克机场。通过串联周边景区,实现人流、物流、信息流服务与疆内外市场的高效衔接,奇台县从此有了与外界交流的“空中走廊”。

  “我们不仅要服务于周边县市的群众,满足其公务、商务和旅游出行的需求,也将进一步完善区域空中交通网络,为当地旅游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航线的开通可连接国内更多城市,带动游客‘双向奔赴’,助力当地经济发展。”奇台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周亚旭说。

  按照目前已开通的航班信息显示,从奇台县出发,飞往郑州,用时3小时40分即可抵达;从奇台县飞往疆内伊宁、库尔勒、阿克苏等地,仅需要1小时20分左右即可抵达。

  “我打算去南疆转转,去看看新疆各地不一样的景色。”李梦瑶打开手机屏幕,在购票软件上下了订单,随即拎着包出了门。

  记者看了下时间,此时是上午11点整,而李梦瑶乘坐的飞机航班将于1个小时后出发,预计于下午2点抵达喀什市。正好赶上午饭时间,可以品尝当地的美食。

  一条路见证一座城

  (记者  付小芳)在盛夏八月,行走在昌吉市延安路上,只见柏油路平坦宽阔,道路两旁绿树成荫、高楼林立,处处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记者跟随昌吉市延安北路街道金陵社区干部来到邮电小区居民赵福印的家中,听他讲述记忆中的昌吉,以及他与延安路的故事。

  今年74岁的赵福印是原昌吉州邮政局的一名退休干部。回望人生,他的童年、青壮年,乃至如今的老年时期,始终都围绕在延安路周边。

  1956年开工修建的延安北路,是昌吉历史上第一条沥青道路,也是当时昌吉城区的“主动脉”。

  “我小的时候,延安路两侧多是小平房,整条路上连自行车都见不到,只能看到马车和驴车。20世纪60年代初,延安路上仅有两栋两层高的小楼,一栋是昌吉百货大楼,另一栋是昌吉邮电局通信楼,曾被人调侃‘一条街两栋楼,一个警察看两头’,那时候根本想象不到会有今天的繁华。”回忆起几十年前的景象,赵福印记忆犹新。

  可以说,延安路是昌吉商业起步、城市发展的源头,对昌吉人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它为群众生活、出行提供便利的同时,也跟随这座城市一起“成长”,成为了城市美丽变迁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道路通则百通,路网交通的发达便捷程度直接决定着区域的发展速度。1997年至2003年,昌吉市先后完成了延安北路在内的7条道路的配套改造建设;2006年,延安南路进行了改扩建工程,街区面貌焕然一新,人流量、车流量也越来越大。经过多年的建设,昌吉市延安路从最初的宁边路至南公园路,长度约2.56公里,到目前向南延伸至南外环路,整条路总长度约8.09公里。

  凭借着优势地段与便利交通,延安路周围各类商超、店铺等不断兴起,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是昌吉市的商业中心。20世纪80年代末,一座跃跃欲飞身姿的“飞马”雕塑在昌吉市乌伊路和延安路交会处屹立而生,该建筑高25米,其圆形底座由8个月牙形瓜瓤构成,主体则是一匹展翅高飞的骏马,寓意昌吉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奋力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腾飞。如今,只要提起“飞马”,总会让人联想到昌吉。

  “每次外出回来,远远看到‘飞马’,就知道快到家了。”赵福印说,“飞马”就是家的方向。近年来,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延安路上“飞马”雕塑的颜色也在修缮中发生着变化,不变的是它印刻在一代代昌吉人脑海中的记忆。

  15分钟搞定吃喝玩乐

  (记者  刘茜)“来6个水煎包、2碗豆腐脑。”8月19日清晨,家住昌吉市华尔兹音乐城小区的李富强,在小区门口的早餐店熟练地扫码付账,买上了热腾腾的早餐,步行八九分钟,回到家招呼老伴吃饭。“家门口就能买菜买饭买水果,超市就在门口,几步路便是繁华商圈,生活比以前方便多了!”在谈到15分钟内能享受哪些便利时,今年76岁的李富强格外感慨。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是指以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服务半径为步行15分钟左右范围,以满足居民日常生活基本消费和品质消费为目标的多业态聚集形成的社区商圈。

  昌吉市建国路街道明苑社区有华尔兹音乐城等5个小区,共有1.5万余名居民。辖区有商超、餐馆、五金店、诊所等各类基本保障类业态门店136家。小到买菜、购物、锻炼,大到教育、医疗、交通、行政审批等,居民在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内都可以搞定。

  民以食为天。李富强回忆,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当时的人吃饱肚子已经很费力了,谈不上买什么菜、吃哪种肉。改革开放前是计划经济时代,人们要想买东西只能通过供销社(服务社)凭票购买。

  从供销社(服务社)凭票购物到超市自主选购,再到网络消费……70年间,昌吉人购物的变化,见证了百姓生活品质的变迁。大大小小的购物场所“现身”这片土地的各个角落,交易往来之间,构成生活的脉动。

  在昌吉市延安南路上,家住新电小区的鲁玉华拎着一个菜兜,里面都是她刚选购的新鲜蔬菜。“放在过去,想去买点蔬菜水果得坐车去超市。价格要贵一点不说,腿脚不好也怕折腾。”鲁玉华说,如今,出门遛弯儿,步行几分钟就到了惠民市场,一个个档口,蔬菜、水果、肉类一应俱全,价格也合适。

  社区菜店、健身房、文化活动室……从家出发,居民15分钟内便能享受到从柴米油盐到休闲娱乐的一站式服务。这样的生活图景,如今正在昌吉州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里精彩上演。

  2022年以来,昌吉州以“便民、利民、惠民”为出发点,以全域覆盖为建设目标,扎实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目前,已建成30个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覆盖全州7个县市,服务居民20多万人。

  昌吉州持续提升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服务能级,推动连锁经营“多元化”,让便民生活圈更便民。全州定点零售药店连锁率近74%,800多家药店开通互联网销售;引导便利店朝“一店多能”方向转轨,引入自助打印复印等服务;在便民生活圈设置社区便民服务中心,为居民提供网上购物、便民洗衣、寄存包裹、农副产品特卖、家政等便民服务,实现“一店多能”“一点多用”。

  自2023年以来,昌吉州建成大型商业综合体3家;提升改造特色街区2个;发展加盟店700余家;新建综合超市(生鲜超市)6家,家政企业社区服务网点8个,社区快递末端网点50个、智能柜66组。在社区内设置水、电、气等自助缴费机,投放引进智能零售终端260台,各类服务设施不断优化升级,为居民提供更加丰富的选择,大大促进了城市功能的完善升级,也大大提升了居民生活的舒适度和幸福指数。

  人在家中坐 货从八方来

  (记者  毛瑞芳)“我在淘宝上买的衣服不合适,想退货,已经预约了上门收件,请问你几点钟可以来?”“女士您好,我这边看到您预约的是上午11点至12点,我大概11点半到小区门口,请您提前准备好邮寄的物品。”8月9日一早,家住昌吉市水木融城小区的刘晓娟打电话给中通快递工作人员沟通退货的事。

  不用去快递网点,动一动手指,在网购平台上申请,快递即可上门服务。刘晓娟表示,现在网购服务越来越人性化,效率也比以前更高了。“我网购十几年了,从以前只有淘宝,到现在的京东、抖音、拼多多等平台,选择越来越多,退货运费险、上门收件等售后服务也很周到,购物体验越来越好了。”

  曾经,由于运距长等原因,“不包邮”“不发货”是新疆消费者网购的一大痛点。2024年3月,淘宝通过“全国发集运中心,集运中心发新疆”的特惠集运模式,破解“新疆邮费贵”难题,并基于此开启了新疆包邮计划。随后,多个电商平台联合快递企业在新疆逐步试点推行包邮计划。新疆包邮的利好政策,为紧邻首府乌鲁木齐的昌吉,营造了更便利更优质的网购环境,有力释放了消费需求。

  8月14日上午,昌吉市二六工镇红星村村民马静签收了网购的破壁机。值得一提的是,此件快递也是2024年全国第1000亿件快递,由菜鸟速递新疆昌吉站工作人员送达。

  得知此事,马静也很惊喜。“我母亲今年75岁了,牙口不好,就想要一台破壁机来榨汁。8月12日晚上,我在网上下了单,没想到这么快就送到了。”马静边拆快递包装边说,“我算是网购达人了,我们家吃穿用的很多东西都是网购,不仅种类多,价格还实惠。以前还需要去镇上取快递,现在物流发达了,能送货上门了,省时又省力。”

  如今,网上“买买买”的主力不再局限于城区市民,广大农村地区也是消费主场。这一变化,得益于电商、物流业的快速发展。菜鸟速递新疆昌吉站负责人赵小东介绍:“2022年7月1日,站点正式投入使用,两年来,我们以城区为主、近郊为辅,积极发展业务,从派件量一天十余件,增加到现在一天揽派量超千件,其中每个月送到村里的快递就有100余件。”

  如今,网购作为一种常态化消费形式,已“飞入寻常百姓家”,对满足居民生活需要、释放消费潜力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昌吉州有邮政普遍服务网点129处;有EMS、中铁、顺丰、京东、德邦、中通、申通、圆通、韵达、极兔、菜鸟、近邻宝12个品牌快递,有圆通省级分拨中心1家。尤其是2020年至2023年的3年间,昌吉州邮政行业业务收入年均增长超18%,快递业务量年均增长超23%,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据了解,随着“快递进村”工程、“不包邮、不发货”治理等工作的持续推进,我州基本实现了城乡居民寄递公共服务均等化,进村快件量激增,普遍增长达150%以上。目前,全州各县市共建成城乡支点转运场所18处,全州440个行政村邮件快件服务站点“五有”全覆盖,百分之百实现快递服务通达。

  花式体验商超线下购物

  (记者  廖冬云)在过去,昌吉的大型商超只是人们简单购物的场所,布局常规、服务单一。近年来,传统百货面临着渠道竞争加剧、零售模式变革、经营成本上涨等问题,百货商超也逐渐进入服务模式竞争时期。今时今日,大型商超服务全面升级,为消费者带来全新多元的购物体验。

  8月17日,记者在昌吉市汇嘉时代百货有限公司东方广场店、汇嘉时代昌吉购物中心、华洋三好超市华洋广场店等大型商超采访时发现,从商品的陈列布局到货架的整洁度,从导购的专业素养到售卖的贴心服务,服务的精细化体现在各个环节。

  最是细节能动人。看似是一件件小事,却最能体现经营者对消费者的用心。走进昌吉市各大商超,映入眼帘的是整齐有序、分类清晰的商品陈列。各大商超按照消费者的购物习惯和需求摆放着不同品类的商品,及时补充和整理货架上的商品,避免出现缺货和凌乱的现象。仔细观察发现,在生活用品区,保温杯有不同的提示说明、牙刷标明软毛硬毛、毛巾标明长绒短绒,顾客看一眼便能区分;在水果区,设置了各类温馨提示,标明了水果的产地、口感……这些变化让顾客感受到无处不在的温情。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化服务成为昌吉市大型商超的又一大亮点。自助结账系统的广泛应用,让顾客告别了排队等待结账的烦恼。当天,在华洋三好超市华洋广场店购物的顾客王磊将选购好的商品逐一扫码,通过手机支付,结账仅用了1分钟。“自助结账系统太好用了,不用排队,大大节省了我们的购物时间。”王磊说。

  在服务升级的过程中,人性化关怀始终贯穿其中。昌吉市各大商超设置了儿童游乐区和母婴室。儿童游乐区有各类游乐设施,让孩子在家长购物时也能尽情玩耍;母婴室内除了有婴儿护理台外,还提供了婴儿湿巾、抽纸、尿不湿等,为宝妈提供了舒适的哺乳和休息空间。今年6月,汇嘉时代昌吉购物中心特别设立了免费的宠物寄存点,配备专业的工作人员悉心照料宠物。顾客可以将宠物暂时寄存在这里,然后全身心地投入到购物之中,无需再为宠物安置问题烦恼。

  

[责任编辑:马晓艳]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