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垒县东与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接壤,西与奇台县毗邻,南倚天山与鄯善县相望,北与蒙古国交界,是环东天山千里旅游黄金线和北疆地区通往内地的重要驿站。
木垒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物华天宝。东、南、北三面环山,南部为山前冲击平原,北部是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不仅是古代丝绸之路要道,也是天山草原文化、农耕文化主要发祥地之一。这里有碧波万顷的旱田麦浪、天然画廊和珍贵中草药和一望无际的勿忘我、蒲公英和当归花海;有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的胡杨;有滑沙鸣响、沙漠冲浪的鸣沙山和叶勒森沙漠;有感受民间智慧、涓涓细流的坎儿井;也有体验策马奔腾、速度与激情的哈扎纳特国际赛马场;这里还有感受西北农耕记忆的八个国家级传统村落,伴山旅游公路亮珠成链,芳草连天;又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边塞风情。还有刘亮程老师茅盾文学奖的获奖作品《本巴》创作地—菜籽沟艺术家村落,这里乡村旅游红红火火,年货节、赛马叼羊、塔兹猎犬速度赛事、乡村厨王争霸赛等节庆活动声名远播,全域旅游大环线全面形成。
木垒历史文化璀璨。现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个;有印证青铜时代中晚期天山塞人游牧文化墓葬与祭祀遗址的平顶山古墓群,有被誉为 “新疆半坡遗址” 的四道沟原始村落遗址,神奇的“哈依纳尔泉”、丝绸之路上的烽燧遗址---烽火台、芦唐沟岩画、霍加墓、南山夏牧场、龙王庙水上公园等特色历史文化,还有高山岩画、独山守捉城、草原石人等。木垒物产资源丰富。享有“天山白豌豆之乡”“中国鹰嘴豆之乡”“中国有机羊生产基地”“中国长眉驼之乡”等美誉,鹰嘴豆种植基地被评为中国最大的鹰嘴豆种植和加工基地。木垒气候宜人。年均气温5.7℃,近几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持续保持在350天以上,“木垒蓝”已成为生态名片。木垒县文化底蕴深厚。有塔合麦西热甫、哈萨克刺绣等国家级、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由本土作家撰写,反映木垒晚清民国故事的小说《木垒河》《西部边魂》倍受读者青睐;姑娘追、赛马等民族风情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草原游牧文化,8个国家级传统村落反映了原始耕作与乡村生活的农耕文化。阿肯阿依特斯、摔跤、叼羊、赛马、赛骆驼、马上拾银、黑走马等哈萨克民俗保留完整。依托菜籽沟艺术家村落、刘亮程文学馆等资源,吸引了贾平凹、王刚等50多位知名艺术家入驻木垒,建立了30多处书画工作室和创作基地,创作了《木垒河》《三屯庄》《西部边魂》《捎话》等艺术作品百余部,刘亮程在木垒创作的长篇小说《本巴》获得最高奖项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何处解乡愁,木垒菜籽沟”的口号更是响誉天山南北。木垒旅游景观独特。高度浓缩了“大美新疆”,从南到北,巍峨雄壮的天山云杉、雪松象一排排守卫士兵,挺拔耸立;云端草原马圈湾花团锦簇,美不胜收,还有新疆首条音乐公路奏唱着《我们新疆好地方》乐曲;辽阔旱田胜似北欧风光;连接四大旅游乡镇的伴山旅游自驾公路蜿蜒盘旋,一路风景美不胜收;茫茫戈壁一望无际藏匿着世界最响的鸣沙山,最北面还有一片6500万年世界最古老胡杨林…县城内更有守静园、和好街、生态园等人文景观。依托原生态,挖掘保护和合理开发地方特色文化,月亮地、菜籽沟、水磨沟、河坝沿等一批传统村落实现了文旅融合,成为全疆乃至全国乡村旅游目的地。
木垒县有4A级景区2处,(分别是天山木垒中国农业公园、水磨河避暑休闲旅游度假区),3A级景区4处(分别是草原坎儿井、鸣沙山国家沙漠公园、月亮地村景区、叶勒森沙漠景区);3星级酒店7家,1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乡,1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7个自治区乡村旅游重点村,民宿客栈168家,(其中:20家精品民宿、2家特色民宿),已完成65座旅游厕所建设,景区新建5000余个停车位,新建通信基站10个。综合文化服务中心65个,农家书屋65个,文化大院23个,有登录在册的不可移动文物有167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包含9个遗址),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包含83个文物遗址),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5处,未核定级别文物遗址50处。博物馆评为国家三级馆,共有藏品数量5286余件,其中一级文物3件,二级文物18件,三级文物66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项,自治区级保护名录5项,自治州级保护名录20项,分六批公示县级保护名录39项;被命名为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4人,州级代表性传承人29人,县级传承人126人。图书馆评为国家二级馆,图书12万册,其中电子图书5.5万册。先后成功创建自治区全域旅游示范区,中国生态魅力县、自治区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县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