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千名书记话铸牢|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的主线

发布时间:2024-08-23 11:31:19
来源:昌吉日报

字体:

A+ A. A-

  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作汇报时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抓实。”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论述,进一步拓展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新思路新要求,进一步丰富了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工作与时俱进的创新发展,具有强大的理论引领力和实践指导力,为我们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吉木萨尔县辖7镇3乡,境内有国家级新疆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自治区级北庭工业园区,驻有第六师1个团场,总人口13.65万人(不含准东),有汉族、回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等23个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33.41%。立足县域实际,我们必须清醒认识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形势任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全县各项工作的主线,牢牢把握“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奋力开创吉木萨尔县民族工作新局面。

  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指明正确前进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提升解决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强化组织领导。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一把手”工程,构建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协作、兵地融合发展、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民族工作格局。强化基层建设。夯实党的基层组织,推进党的组织、党的活动、党的作用在全县基层单位全覆盖,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带领群众致富、维护社会稳定、开展反分裂斗争的坚强战斗堡垒。强化示范带动。组织开展互观互学活动,实地观摩、推介宣传示范点位的好经验好做法,形成以点串线、以线连片、以片带面、全域开展、全民参与、全面推进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生动局面。

  全面夯实良法善治根基,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营造安全稳定环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始终把维护社会稳定摆在首位,加强抓稳定和促发展两方面工作的统筹结合,以稳定确保发展,以发展促进稳定”。建设法治北庭。推行“部门轮值以案讲法+法律顾问点评释法”模式,不断提升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和法治运用能力。建立执法“四项标准”和“三张清单”,全面推进“教科书式执法”,力争实现全年“零错案”。建立“府院联动”机制,制定执法行政机关应诉工作规范,加大诉前调解力度,力争行政诉讼案件败诉率为零。维护社会稳定。始终保持依法严打高压态势不动摇,深化主动进攻性情报体系建设,落实风险隐患“四步闭环”管理机制,科学高效开展社会面防控,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强化重点要素巡查管控,大力整治社会治安顽疾,健全安全生产指挥保障体系,营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和公共安全秩序。推进综合治理。构建“多网合一、一网统管”基层治理体系,提高网格化管理水平和精细化服务能力。积极开展“平安细胞创建”,搭建县乡村三级心理服务平台,持续提升各族群众“一感三率”。充分发挥县乡村三级矛调体系作用,一手抓积案化解、一手抓非访打击,全力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

  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经济社会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把推动各民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共同奋斗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务,促进各民族紧跟时代步伐,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实施农业用水精细化管理,高质量完成45万亩粮食种植任务、总产稳定在30万吨以上,大力支持白皮大蒜、马铃薯、羊肚菌、中草药等特色产业规模化种植,出台扶持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巩固提升村容村貌,深入开展移风易俗,努力将吉木萨尔打造成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乡村振兴“样板之地”。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坚持优势产业引领、重点项目带动、重点企业支撑,围绕“五大产业”15条产业链,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力争实现固定资产投资69亿元以上、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16亿元以上,推动工业发展方式向内涵集约型转变、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增长动力向创新驱动转换、产业价值向高附加值攀升,努力将吉木萨尔打造为更具特色的“产业高地”。保障改善民生福祉。组织开展“双向对接送岗位、个性培训提能力、即刻直达稳就业”活动,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8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6万人次以上;积极探索“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发挥幸福大院、日间照料中心作用,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落实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和优师优教十条措施,实施校际间“结对共建”、教师间“青蓝工程”,不断提升办学质量和教育水平;落实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政策,开展医疗质量提升和改善群众就医体验两大专项行动,努力减轻群众就医负担;全面开展城市“体检”工作,完成6个老旧小区改造,实施8个市政设施项目,推进8.4公里主街道弱电入地,提升城市建设能级品质,努力将吉木萨尔打造为更有质感的“民生福地”。

  全面构筑共有精神家园,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精神文化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讲好“北庭故事”。深入挖掘和有效运用历史事实、考古实物、文化遗存,用好用活北庭故城遗址、“丝绸之路”博物馆等文化阵地,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分论坛和新疆北庭学研讨会,稳步推进《守望·北庭》等文艺精品创作,高水准办好“丝路北庭·华服出行”文化节等节事活动,以独特视角宣传“北庭文化”,推动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融入日常。推进全民教育。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延伸覆盖各阶层各领域,打造一批宣传教育实践点(基地),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各族干部群众心灵深处。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全覆盖,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技能”培训为抓手,全面提升各族干部群众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和水平。守牢意识形态。落实“三审三校”机制,规范理论学习、新闻出版、学术研究、文艺创作、教育宣传工作,净化宣传思想文化阵地,持续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加强和改进舆论引导工作,建立健全配合机制和应急预案,充分发挥北庭互联网协会作用,提升网络治理法治化水平,把握舆论斗争主动权。

  全面促进交往交流交融,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创造互嵌融合平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守望相助、手足情深”。创新载体。积极打造互嵌式示范小区和商业街区,推进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建设一批“石榴籽”广场、游园,营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全力创建北庭故城国家5A级景区,建设天山公社、车师小镇、天山一号风景道、庭州湾景区等一批旅游示范项目,推进“旅游+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度融合。丰富内容。扎实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月”活动,组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巡回宣讲活动,持续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联谊活动,大力开展示范家庭、先进个人等微创评选,定期举办“邻里节”“百家宴”等特色活动,深入推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拓展方式。深化厦吉交流,持续开展“厦吉情·援疆行”等融情活动,结合厦门文物进吉木萨尔,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于文化援疆全过程。加强兵地交流,实施“五共同一促进”文化广场项目,推动兵地社会稳定共同维护、产业发展加快融合、民族团结共建共创。

  新征程上,吉木萨尔县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持续巩固深化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不断满足各族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用心用情用力画好民族团结最大同心圆,推动吉木萨尔县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全力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新疆实践的典范地州贡献力量。

返回顶部 丝路昌吉app 丝路昌吉
客户端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