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部作品获奖 新疆艺术学院学生勇夺一二三等奖
字体:
A+ A. A-6月29日19时,新疆艺术学院13位学生的七部作品,在由新疆日报社联合自治区教育厅、新疆艺术剧院歌舞团依托石榴云客户端举办的“舞动青春 筑梦新时代”新疆首届大学生校园舞蹈大赛决赛当中获得佳绩。
大赛合影。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仲兆丰摄
此次大赛吸引了全疆众多高校参与,竞争激烈。新疆艺术学院的参赛团队以饱满的热情、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创意脱颖而出,七部作品分别荣获一等奖一部、二等奖一部、三等奖一部、优秀奖四部,同时新疆艺术学院荣获优秀组织奖。
由2023级本科编导班学生蒋衡、李名扬所编创的双人舞作品《鲤素》,以“锦鲤”这一传统的中华文化符号为表现主体,并与成语“鱼传尺素”的寓意相融合。舞台上两位舞者身姿翩跹,配合默契,时而如双鲤嬉戏,灵动轻盈;时而似墨韵流转,婉约含蓄。通过细腻的肢体语言与富有张力的舞蹈编排,生动诠释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与东方美学神韵,最终荣获一等奖。
《鲤素》
二等奖作品《恋土难移》,由新疆艺术学院2024级研究生孙冬雪创编,与2023级本科编导班闫新瑶一同表演。编导以黄河流域金沙泥砖雕的一对传承人母女为蓝本,展开艺术想象,并提取山东胶州秧歌动律与现代编创手法相结合。舞者手中的土黄扇似割不断的血脉奔涌,又如养育一方人的黄河奔腾,紧紧牵绕着一代又一代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光影流转间,两位舞者以极具张力的肢体对话,重现窑火旁的言传身教。这不仅是对传承人“择一业,终一生”匠人风骨的赞颂,更彰显出黄河作为华夏文明的摇篮,以亘古不息的母爱之姿,滋养着两岸艺人的生命与技艺。
《恋土难移》
“掀起了你的盖头来”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在大学生舞蹈比赛的舞台上焕发新生。三等奖作品《疆游记》由2023级本科编导班学生与2023、2024级研究生共同完成,舞者们以先锋的编舞理念与灵动的肢体语言,赋予这首家喻户晓的旋律全新的艺术生命力。不仅生动展现出新疆文化的独特魅力,更书写出传统艺术与时代精神相交融的华彩篇章。
《疆游记》
四部优秀奖作品分别是《透过晨雾的光》、《远方》、《蓝之韵》、《心动舞动》,四位同学同样在舞台上自信绽放,或展现细腻情感,或呈现高难度技巧,每一个旋转、跳跃都精准到位,诠释出对舞蹈深刻的理解与热爱。
《透过晨雾的光》
《远方》
《蓝之韵》
《心动舞动》
作品《疆游记》演员韩依格说:“这次舞蹈大赛,首先最感谢李梦雨老师,其次感谢我的小伙伴们。这是一次身体与心灵的双重历练。它让我们收获了汗水浇灌出的荣誉,体验了舞台极致的魅力与压力,更重要的是,在与其他优秀舞者的交流碰撞中,开阔了视野,学习了新的知识,建立了友谊,更深刻地理解了舞蹈的广阔博大与连接人心的力量。成绩是对过去的肯定,而交流带来的启发和友谊,是面向未来的宝贵财富。这段经历将激励我继续在舞蹈的道路上不断探索、精进,追求更高的艺术境界。它不仅是一场比赛,更是一堂生动的人生成长课。”
作品《远方》表演者姚欢恒说:“比赛期间,与其他学校舞者的交流让我受益匪浅。看到他们对舞蹈的独特理解与创新编排,我意识到艺术表达的多元性;分享训练经验时,从他们科学的训练方法和对细节的执着中,我学到了很多提升技巧的窍门。这次经历让我明白,舞蹈不仅是技艺的较量,更是思想与情感的碰撞,未来我会带着这份收获,在舞蹈之路上继续前行。”
学生们纷纷表示,通过比赛,不仅收获了课堂上未曾有过的独特体验,还得以与其他高校的专业舞者交流学习心得,这是一段值得庆祝的经历。
一直以来,新疆艺术学院致力于推动舞蹈艺术的发展与传承,此次在校园舞蹈大赛中的优异成绩,是新疆艺术学院舞蹈教育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未来,新疆艺术学院将继续秉持优良传统,砥砺前行,培养更多优秀的舞蹈人才,为繁荣新疆乃至全国的舞蹈事业贡献力量。
(通讯员 张宇辰 褚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