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新疆故事丨用镜头守护飞翔的生灵

发布时间:2025-08-31 20:00:00
来源:石榴云/新疆日报

字体:

A+ A. A-

  梁勇  

  我是一名用镜头“追鸟”的记录者。20年来,我拍摄记录了新疆442种鸟类的影像,而在新疆,还有数百名像我这样的“追鸟人”。我们常扛着“长枪短炮”穿梭于青山绿水间,用一幅幅影像讲述这片土地的生态变迁故事。

今年6月,梁勇在福海县拍摄鸟类。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我的拍鸟之旅始于20年前阿勒泰的一个夏日。那时我还是风光摄影师,与鸟友秦云峰在市区采风时,被湖泊中一只捕鱼的小鸟吸引——它体型似麻雀,嘴却挺长,羽衣交织着翠绿、靛蓝与橙红,捕鱼时如闪电般扎进水里,瞬间叼鱼跃出。秦云峰说那是翠鸟,我自此被这些精灵打动,踏上追鸟路。

2005年6月,梁勇在阿勒泰市一片湖泊拍摄到翠鸟。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最初拍鸟,我既不识鸟也不懂习性,只凭镜头记录。幸好在新疆观鸟会苟军、王传波等人指导下,我边拍边学,渐渐摸清鸟类特点。那些年每逢周末,我就和家人或鸟友驱车去乌鲁木齐周边湿地、山区找鸟拍鸟,天不亮带干粮出发,天黑才回家。日子久了,乌市周边的鸟类栖息地被我转了个遍,后来只要鸟从身边飞过,我一眼就能辨出种类,还能分清是候鸟还是留鸟,知晓它们的生存环境与迁徙规律。

2013年秋天,梁勇在尉犁县戈壁拍到白尾地鸦。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2015年退休后,我更全身心投入拍鸟。2018年,我在野外奔波267天,一年内拍到337种鸟,创下新疆观鸟会年度拍摄鸟种数量纪录。我曾计划65岁前拍遍新疆所有鸟种,后来才明白,越往后拍鸟越难,有些鸟数十年难见一面,拍全所有鸟种几乎是奢望。

  新疆地处西伯利亚鸟类繁殖地与南亚印度次大陆鸟类越冬地之间,是候鸟迁徙的重要通道。每年春秋,数百种候鸟经停这里,迁徙季一到,我们就会守候在伊犁河、乌伦古湖、玛纳斯湿地等地方,用镜头迎接它们。

2011年,梁勇在阿勒泰市附近山区拍摄到柳雷鸟。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透过镜头,许多难得一见的鸟儿逐步走进公众视野:阿勒泰海拔2000米以上山区,有会“变装”的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岩雷鸟和柳雷鸟,岩雷鸟是新疆特有,柳雷鸟在黑龙江有少量分布。因生存区域缺少森林屏障,它们进化出随季节换羽的本领。为拍它们,我们曾负重10公斤装备在山区徒步两天,才在岩石下找到踪迹。

  在塔城库鲁斯台草原深处,我们找了3天,终于发现“鸟中大熊猫”——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小鸨。小鸨分布窄、数量少,10年前极少有人在野外记录到,如今在鸟友们守护下,才渐渐现身。

2019年秋天,梁勇在塔城地区库鲁斯台草原寻找了三天,拍摄到了小鸨。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被称“登山健将”的阿尔泰雪鸡,只栖息在北塔山和阿尔泰山雪线附近。它们凌晨会沿半山腰边采食边向山顶走,到山顶休息梳羽后,再飞回半山腰觅食。为记录这一“晨间仪式”,我们曾在雪山夜宿六七个小时,才拍到了珍贵画面。

  秧鸡科的姬田鸡被誉为鸟中“小熊猫”,个头小、羽色贴近环境,还机警善跑,一有动静就躲进芦苇丛。从2013年起,每年迁徙季我都去哈巴河县一处水域找它,去了十几次都没见到,直到2018年秋季,才在托克逊一处湿地偶遇正在觅食的姬田鸡。

  20年与鸟相伴,我摸清了不少它们的习性:赤麻鸭育雏时会装伤引开天敌;鸥类发现有人靠近领地,会先鸣叫警示,再投“粪便炸弹”驱离危险。

  更让人欣喜的是,我们的记录不仅让人们看见自然之美,更见证了新疆生态的变迁。乌鲁木齐市中心的南湖广场本是市民休闲地,2022年起,鸟友们已连续三年拍到凤头䴙䴘繁殖育雏的画面,每年夏季,湖边都会聚集不少围观拍照的市民。水磨沟公园常年能见到野鸭、渔鸥等水鸟,近几年还频繁出现中国新记录鸟种侏鸬鹚。

  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灰鹤10年前只在迁徙季现身塔城等地,如今环境改善,迁徙季里,南北疆多处湿地、农田都能见到成群灰鹤,甚至在阿克苏、和田、喀什等地能拍到它们越冬的场景。据相关部门统计,新疆像灰鹤这样从候鸟变“常住居民”的鸟类,还有天鹅、黑颈鹤、赤麻鸭等,数量已达几万只。

  目前,新疆野生鸟种达502种。20年来,鸟友们共发现20种中国鸟类新记录、66种新疆鸟类新记录,上传鸟类图片4万余张,涵盖95%的新疆鸟种。这些镜头里的生命,既展现出生机勃勃的新疆,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美丽答卷。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赵梅整理)

   相关报道:

  我的新疆故事丨墨玉十年 沙海生花

  我的新疆故事丨菜篮子里的民生跃

  我的新疆故事丨胡杨年轮的见证

  我的新疆故事丨从“零”开始赴新程

  我的新疆故事丨那一碗井水,那一个瓜

  我的新疆故事丨70年公路旧貌换新颜

  我的新疆故事丨永远忘不了喝上“甜水”的那天

  我的新疆故事丨库房里的老雪板,成了乡亲们的“金饭碗”

  我的新疆故事丨搬出大山 我成立了合作社

返回顶部 丝路昌吉app 丝路昌吉
客户端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