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70年 奋进新征程】记者追踪丨煤炭“智”变——新疆煤炭产业从黑色燃料到金色动能的高质量跃迁

发布时间:2025-09-02 17:55:20
来源:乌鲁木齐市融媒体中心/

字体:

A+ A. A-

  被称为“工业粮食”的煤炭,是我国的优势资源,也是诸多工业领域的基础能源和工业原料。

  新疆的煤炭资源不仅储量巨大,而且类型多样。2024年,新疆煤炭产量增速增量均居全国首位,在服务国家能源安全中作出了新疆贡献。

  8月27日,乌鲁木齐晚报全媒体平台推出“今日新疆,如Ta所愿”大型专栏。首期报道《“煤黑子”变“煤亮子”,梦里的事成真了》,通过乌鲁木齐市原苇湖梁煤矿“三八”女子掘进班成员与新时代矿工的时空对话,展现了新疆煤炭工业乃至整个新疆的沧桑巨变,引发广泛关注。

  事实上,在新疆,关于煤炭的深刻变革远不止于此。新疆煤炭产业正以智能化转型为引擎,推动煤炭产业实现从智能化开采到现代化高端利用的转型。

  智能开采:煤矿换装“智慧大脑”

  8月26日,在国家能源集团新疆能源化工有限公司乌东煤矿生产指挥应急中心大屏前,400多米深井下的开采实况清晰可见。

  只见工作人员按下设备启动键,顺槽胶带机、刮板输送机、转载机、破碎机、单臂滚筒采煤机依次启动。采煤机切割煤壁后,液压支架自动跟移,推溜到位,护帮板根据预设程序收回或打出,原煤如黑色河流般源源不断运往地面,整个采煤过程全部实现自动化作业。

  如今的乌东煤矿,已成为国家级智能化示范煤矿。“乌东煤矿持续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建成全国首个急倾斜特厚煤层智能化综采工作面。”乌东煤矿党政办公室副主任、团委书记慕宾宾说,通过智能化改造,井下危险岗位实现了远程操作。

  在新疆,更多煤矿实现采煤不下井、采煤不见煤,煤炭行业也在发生着“智”变。

  2023年7月,自治区应急管理厅等九部门印发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煤矿智能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2024年6月底前,大型煤矿和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等灾害严重煤矿基本实现智能化;2025年,新疆生产煤矿全部达到初级智能化及以上等级,建设条件适应的,达到中高级智能化水平。

  随着煤炭开采方式的转变,曾经被称作“煤黑子”的井下矿工也变成远程操作员,坐在操作室监控井下生产。

  截至2024年,新疆通过验收列入全国智能化示范煤矿的还有库车市的俄霍布拉克煤矿、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准东煤田大井矿区二号矿井和南露天煤矿。其中,乌东、俄霍布拉克、准东煤田大井矿区二号矿井为井工矿,均已实现地面“一键启停、规划截割、智能控制执行”的生产模式。

  产能释放:外送渠道持续强化

  日前,新疆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新疆能源集团)与华电云南发电有限公司昆明发电厂成功签订30万吨煤炭销售协议,标志着“疆煤入滇”战略合作取得新突破,这是双方在全面履行年度长协基础上达成的增量协议,将进一步保障云南地区能源供应。

  随着协议落地,8月初,一列满载新疆优质动力煤的专列已顺利抵达华电云南发电有限公司昆明发电厂。该专列从哈密三塘湖石头梅一号露天煤矿出发,全程3500公里仅用时不到100小时,创下“点对点”直达运输新纪录。这批煤炭具有低硫、低灰、高热值的特点,将有效满足昆明发电厂迎峰度夏期间的用煤需求。

  新疆能源集团销售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范兵说,公司通过精准统筹资源、优化运输组织,实现了合同兑现率100%,并成功争取铁路运费下浮政策。此次新增订单既是对前期合作成效的肯定,也为“疆煤入滇”规模化落地奠定了基础。

  这是疆煤外运的一个缩影。作为全国能源资源战略保障基地,煤炭先进产能快速释放的新疆,主动服务于全国能源保供大局,新疆煤炭保供“朋友圈”越来越大。

  记者从新疆煤炭交易中心有限公司了解到,新疆创新煤炭运输方式,构建“公铁水海”多式联运体系,新疆煤炭成功开辟了通达全国的战略通道。近年来,新疆煤炭依托这一高效网络,已突破地理限制,远销至西南、华中、华东及华南地区。

  自治区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疆煤外运”6939万吨;“十四五”以来持续增长,2021年达到4387万吨,2022年突破8800万吨,2023年突破1亿吨,2024年达到1.4亿吨。

  拓展“疆煤外运”通道,2022年底,新疆提出推进“疆煤外运”北、中、南通道扩能。2024年1月开通的将淖铁路,贯通准东和哈密两大煤炭基地,打通“疆煤外运”北部黄金通道。格尔木至库尔勒铁路形成“疆煤外运”南通道,带动库拜产区焦煤出疆。

  价值跃升:高端转化点煤成金

  一块乌黑的煤炭,经科技链条“催化分解”,变成高端材料、化肥原料、电缆料……在乌鲁木齐乃至新疆,这样的煤炭“转化故事”正不断上演。

  一块煤炭,制成甲醇,进而制成烯烃,再通过聚合生产24种一颗颗大米状的聚烯烃产品,不仅成为我国农用薄膜、盆桶、医用注射器、电缆等上百种产品的原材料,还出口到中亚国家……在乌鲁木齐甘泉堡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区),国能新疆化工有限公司的自动化生产线将黑色煤炭转化为高端聚烯烃材料,价值提升数倍。

  “2025年,公司持续加强在新产品开发方面的科研投入,目前公司生产的高附加值聚烯烃产品主要涵盖薄壁注塑料、透明料、抗冲料、膜料与电缆料等。”国能新疆化工有限公司质量技术部副经理韩李旺说。

  以煤炭为原料,国能新疆能源化工有限公司活性炭分公司生产出活性炭,这些活性炭可用于饮用水处理、糖液脱色、印染脱色、污水处理等,产品远销国内外。

  事实上,乌鲁木齐乃至新疆更多煤化工企业,不断延长价值链,实现更高价值链。

  在山东能源集团新疆能化公司兖矿新疆煤化工有限公司包装车间,智能化全自动粉体定量包装机组正在高效运转,粉状三聚氰胺被送入成品料仓,全自动包装机每小时可包装产品7.5吨到10吨,码垛机器人和运输机器人协同作业,最终三聚氰胺被送入高达几十米的立体仓库内,再发往全国各地。

  兖矿新疆煤化工有限公司原来生产的主要产品有尿素和甲醇,都是基础单一的化工产品。另外,尿素作为农资产品,市场附加值受限。企业为增加抗风险能力,增加产品附加值,上马了三聚氰胺项目,附加值基本上理论值是3吨尿素生产1吨三聚氰胺。

  煤炭是“化工原料之母”。近年来,新疆煤化工产业发展迅速,煤炭被制成天然气、化肥、甲醇、烯烃、乙二醇等几十种化学品和新材料。“通过现代煤化工,一块煤炭的价值增长数倍乃至几十倍。”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煤化工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王秀江说。

  乌鲁木齐市融媒体中心 记者 王丽丽

返回顶部 丝路昌吉app 丝路昌吉
客户端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