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丨新质生产力在新疆大地“生根发芽”
字体:
A+ A. A-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于江艳
只需0.01秒,新疆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电,就能闪送到3000多公里以外的安徽;支撑“电力珠峰”的世界上最高电压等级输电设备,由新疆制造;《长津湖》《流浪地球》等3000余部影视剧,在克拉玛依渲染……
9月8日起,“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大型集中采访活动采访团走进新疆,新品种、新技术、新能源、新场域……采访团一行深刻感受到新疆新质生产力脉动。锚定新疆在国家全局中的战略定位,近年来,一批大国工程在天山南北巍峨崛起,新质生产力在新疆大地“生根发芽”。
9月9日,采访团一行走进昌吉换流站采访。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于江艳摄
田间“长”出新质生产力
玉米地旁,气象墒情监测站实时监测土壤湿度、酸碱值数据;物联网自动虫情信息采集设备精准预测可能爆发的病虫害。
9月10日,走进昌吉市的九圣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试验田,一排头顶蓝色光伏板的农业智能监测设备格外醒目,应用物联网、大数据、智能控制、卫星定位等新技术,农业种植早已告别“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历史。
9月10日,采访团记者正在九圣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拍摄小麦种子。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于江艳摄
九圣禾种业是以小麦、玉米、棉花、瓜菜新品种选育、种子生产加工及市场服务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是新疆种业领头羊,国家种业振兴行动重点扶优企业之一。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但选育出一粒优良种子,极其不易,需要8年到10年时间。近年来,九圣禾利用全基因组选择、基因编辑等前沿生物技术,推动品种选育时间持续压缩、成本持续下降。“过去,种子选育要不停地杂交、自交、再杂交、自交如此循环。现在,我们可以把不好的基因片段快速找出来,在实验室里先把不好的基因敲掉,同时把优良基因植入进去,可缩短杂交时间两三年,带动科研经费下降20%—30%。”九圣禾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舍刚说。
为选育出优良性状种子,以前都需要人工下到地里一一授粉匹配;而现在,可以在实验室里先应用大数据匹配,筛选出可能产生奇迹的组合。
9月10日,采访团一行走进九圣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试验田采访。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于江艳摄
将新质生产力“种”进地里,九圣禾种业是代表性企业之一。昌吉回族自治州副州长吴良介绍,全州种植业机械化率达到98.5%,领跑全国。其中,380万亩农田配套建设水肥智能系统,让每一株作物都能享受到定制化营养供给,土壤缺什么肥、需要多少水,传感器一测便知,农民只需一部手机,坐在家里就能“遥控”千亩良田。
如今,走进昌吉田野,科技感扑面而来。物联网、大数据、智能控制、卫星定位等新质生产力,已广泛渗透到田间管理各个环节。
工厂“造”出新质生产力
世界首台发送端±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换流变压器,应用于目前行业电压等级最高、输电容量最大、送电距离最远、技术水平最先进的准东—皖南±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
世界首台1000千伏电力变压器,应用于世界首条商业运行的1000千伏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等15个特高压项目。
行业首台±800千伏/5000兆瓦特高压柔性直流换流阀,应用于乌东德电站至广东广西的特高压多端柔性直流示范工程。
9月9日,走进特变电工智能电气产业园,新质生产力更加具象化,这里展出的10余台套大国重器,均为行业首台、全国首台。
从一个资不抵债、濒临倒闭的街道小厂起步创业,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始终将创新摆在首位,历经37年,已发展成为我国输变电行业龙头企业,建有辽宁、山东、天津等生产基地,产品销售遍布全球90余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位居世界机械500强第429位,中国机械500强第11位。
9月10日,走进特变电工智能电气产业园,展厅内展示出的大国重器,令人震撼。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于江艳摄
走进企业生产车间,只见一个个机器人密切协作,配合压模线圈,旁边的立体智能库内,仓储机器人来回移动,精准存取材料,车间各岗位、各环节,新质生产力元素扑面而来。“大力推动数字孪生、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特变电工打造了一批智能化工厂。”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总裁黄汉杰说。
特变电工是我国能源装备制造代表企业。昌吉回族自治州党委常委、常务副州长陆晶介绍,推动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型,昌吉州去年入选第二批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正在支持400余家企业实施智改数转;特变电工智能电气有限责任公司等4家企业获评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发挥集群效应,木垒哈萨克自治县风电及配套装备制造集群已成为自治区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以准东为代表的乌昌石光伏集群成功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空中“跑”出新质生产力
能源空中走,电送全中国。
9月9日,走进新疆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只见一列列输电铁塔高高耸立,铁塔之间绵长的导线,传送着新疆能源基地打捆的火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电能。
±1100千伏特高压昌吉换流站内大型设备依次布局,电线密织成网。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于江艳摄
±1100千伏特高压昌吉换流站被誉为“电力珠峰”,站内3万余台设备依次布局,手腕粗的电线密织成网。在此,新疆火电和新能源绿电实现汇集,然后逐级升压,再“打捆”输送出去,眨眼间,就传输到安徽古泉。
“截至2024年底,吉泉直流工程已实现1924天安全平稳运行,工程投运以来,连续4年外送电量居全国输电工程首位,日输送电量最高达2.5亿千瓦时,日均外送电量稳定在1.87亿千瓦时以上。”昌吉换流站站长王鸿说。
依托新疆丰富的绿电资源,克拉玛依市正打造算力新城。克拉玛依云计算产业园区内6座智算中心布局的6万余个高功率机柜,算力规模位居新疆之首、西北前列。
2024年,在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克拉玛依移动渲染云项目入选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应用优秀案例。该项目构建起基于“东数西渲”的渲染力基础设施底座,实现东西部算力协同,提升渲染效率260%。观众熟悉的《长津湖》《流浪地球》等3000余部影视剧均有克拉玛依渲染成果。
算力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新质生产力,直接驱动产业升级和创新。
发展低空经济,离不开强大算力支撑。新疆地域辽阔,可用低空空域资源充沛,气象条件稳定,低空经济应用场景丰富,具有发展低空经济的独特优势。
9月10日,四川省天域航通科技有限公司石河子生产基地,正在生产无人机。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于江艳摄
抢抓低空经济发展新机遇,石河子市积极开辟低空经济新赛道,已初步建成“全产业+航空”的新格局。落户于石河子市的四川省天域航通科技有限公司,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鸿雁(HY100)大型无人机系统,今年上半年,该公司石河子基地交付了4架无人机,预计年内可完成10架无人机交付。
从田间到工厂,从电网到云端,新疆正以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展望未来,这片热土将持续释放新质生产力活力,书写新时代发展壮丽篇章。